第8部分(第3/4 頁)
趙永剛的臭嘴。
至於姜靈,她早溜下了樓梯。
卷一:一個時代的開啟【上】 13、兩個金餅與一塊石頭'推薦票加更1'
老吳所在的巷子,確切而言,叫曙光新街,也並不像老式巷子那般狹窄。至少一輛小轎車,哪怕新手上路,也能開進去。
如果路兩邊的人家,肯把門口堆的雜物、擺的晚飯桌椅、砌的磚頭花壇等等,搬走拆掉,那麼兩輛小轎車,輕輕鬆鬆可以相向對開,中間還有地方種一條綠化帶。
張甫給姜靈講:“八十年代初,這裡是靖海市最熱鬧的地方了。那會兒市政府還沒搬去東邊。”語氣感慨,帶著點緬懷。
姜靈點點頭,左右打量,發現兩邊的人家,並沒有平房,朝外的這一面,也不見院門院牆之類;相反,清一色都是二層的樓房,而一樓全部為店面房的格局。只不過,曾經的店面房,現在大多數成了民居。有些人家叫的泥水匠毛手毛腳,牆上還可以看出封掉臨街的大櫥窗時,新磚新水泥、與舊磚舊水泥之間的界線。
或許再過個三十年,這兒也會成一道民居風景?
*********
老吳的房子在巷子中間一帶。進門那一間,也不知是客廳還是雜物間。躺椅、藤椅、木頭小圓凳,東西是足夠十幾個人坐的了,地方卻不夠大。上面還亂七八糟擺著剛收的衣服。老頭衫、大褲衩,還有小學校服。
雖然屋子雜亂,但主人應該是過得很愜意。因為躺椅邊支開的小圓桌上,一大碗鹹菜汁烤田螺,已經吃得只剩兩個。田螺殼丟在桌旁的竹柄畚斗裡,畚斗是那種半寸寬的化纖打包帶,手工編成的。大碗對面,另有一架笨重的老式放音機,收錄放三功能、讀磁帶的那種,咿咿呀呀地唱著。那機子音量擰得很低,聽不出什麼詞兒,大約是黃梅戲,又或者越劇?
姜靈莞爾搖頭。她不聽這些,不懂的,不過熟悉,熟悉那韻味。
張甫一邊左彎右繞穿過去,一邊笑了:“東西在前頭店面房裡,這是他家後門。前門要繞路,麻煩——老吳,人呢?我來了。”
“汪!”回答張甫的是一聲狗叫。那是一頭成年的黑背,叫了一聲,依舊蹲坐在原地,也不搖尾巴、也不起身撲躥,半伸著舌頭,盯著來人看。
姜靈嚇了一跳。畢竟是大型犬,姜靈平時很少見到,不由有些害怕。好在那黑背是鐵鏈拴著的,另一頭系在院角水管上。姜靈在屋門口探頭看了個確鑿,下了臺階,貼著院子圍牆另一邊,遠遠繞著走。
趙永剛一直跟在姜靈後面,此時破天荒開口說了句話:“沒事,它性子很好。”
姜靈轉過頭跟趙永剛笑笑:“我不懂,沒養過狗。”忍不住多瞧了那條黑背幾眼;只是到底膽小,不敢過去以身相試。
趙永剛略略點點頭,自己踱過去,拍拍黑背,給它順順毛。黑背愜意又親暱,瞧樣子,一人一狗彼此很熟悉。
張甫回頭一瞧沒見姜靈,再一扭頭,發現姜靈溜得那麼遠,不由樂了:“這傢伙大牌,今天看見小妹妹你,才叫喚這一聲。我這樣的老頭子,它理都懶得理。”
前面傳來一個戲謔的聲音:“理誰呢,來了就來了,還要熱烈歡迎啊?”
*********
院子前頭,與二層小樓相對的位置,有一間大平房,那就是店面房了。朝院子裡開著一道兩扇對半開的門。蓋得結實,構造簡單,瞧著很像上了年頭的倉庫。
姜靈跟著張甫進去,一眼就看到屋子裡角,兩個穿著老式運動服的客人,正仔仔細細摩挲著一塊灰黃的石頭。他們擰著眉頭、目光專注、旁若無人,在一屋子裡人特別顯眼。
除了兩個看石頭的,還有八個人。都聚在這邊門口,並不去打擾那倆人,甚至說話聲音也刻意壓得低低的。以至於偌大一個店面裡,氣氛竟然有點兒肅穆。
其中一個胖乎乎的中年男人,身旁站著一個一米九十多的壯漢,看了看張甫,衝著老吳嘆了口氣:“吳老闆……”頗有些埋怨的意思。
張甫也衝同一個人點點頭:“老吳。”
那老吳頭髮幾乎全白了,但精神很好,光看臉好像才四十歲。他向張甫點點頭,就算打過招呼了;抽了口煙,彈出一支來,遞給中年男人叼上,又給他點了個火,而後嘿嘿笑,自己美美地騰雲駕霧,也不多說什麼。
中年男人無可奈何地抽了口,兩根手指頭捏下煙來,又朝張甫牙疼似地擠了擠臉:“哎,張老闆,你也來看啊!”
姜靈總覺得他那聲“哎”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