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頁)
寧夏大地震震醒了司南,發展工業充實自己的根基是沒錯,可這個時代的根本還是糧食,沒有糧食再大的基業也扛不住折騰。如果不是無地的貧民紛紛湧向山區墾荒,何至於難以救援?看來大力發展糧食和現代耕種,讓這些大山裡的貧民逐漸回流平原,山區恢復植被,即便是再次遇到這樣的大劫難,最起碼也好救濟,不至於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同胞在寒冷和飢餓中送命。
於是第二天,一封緊急電報飛渡太平洋,到了司徒美堂的案頭。
………【第三章 現代農業】………
有感於糧食的緊迫性,無奈的王文和只好再次向司徒美堂求援,讓他聯絡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向他說明西北地震的詳細情況,請求美國政府給予糧食採購上的援助。
此時的羅斯福正處在他人生的低谷期,由於忙於推銷“國際聰明計劃”導致他在1920年的副總統競選中失敗,此時的他已經卸去一切公職,任職馬里蘭信用與儲蓄公司的副董事長,同時又重操律師舊業。
信用與儲蓄公司是美聯儲在馬里蘭州的分支機構,馬里蘭州位於美國東北部,與加拿大接壤,毗鄰五大湖區,是美國經濟第五州。此時的羅斯福地位相當於後世中國人民銀行各省分行的行長,是掌控一州經濟的風雲人物,但他還是頗為消沉,對於一個立志從政的人來說,參選失敗而蝸居在馬里蘭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當他接到司徒美堂的電話時,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這是一個讓自己重新以正義、仁慈和善於吸引資金的面目,重新回到公眾視野的機會,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司徒美堂的請求。
是夜,羅斯福撥通了白宮總統府的電話,在電話裡羅斯福詳細的就中國西北大地震做了說明,同時給出了歷次西北向美國採購的優良傳統。
“事情就是這樣,威爾遜先生,那裡的人民急需幫助,特別是糧食和醫藥、以及現代化化肥工業,鑑於西北一直以來對美國的善意,我請求您遊說國會,向西北以最惠價格提供大量的糧食和醫藥,同時考慮援建大型化肥企業事宜,您的意見如何呢?威爾選先生。”打電話的時候,羅斯福鄭重無比。
對於羅斯福,威爾遜從來不掩飾他的喜愛,這個年齡僅比自己兒子大兩歲的年輕人,深得他的讚賞和看好,而羅斯福也為了幫助自己,傾注了他所有的精力,導致副總統參選的失敗,所以威爾遜對此一直懷有遺憾和自責。
“富蘭克林,事情我知道了,我會安排人儘快提交這次地震的詳細情況,你這兩天有時間的話,最好來一次華盛頓,我會盡快安排國會盡快召開特別會議,商議對中國的直接援助。要知道,富蘭克林,自從失去了你的幫助,我感覺我整個人都老了很多。”威爾遜總統穿著睡衣,坐在沙發上神情肅穆的說道。
“好的,威爾遜先生,我明天就安排一下,然後動身去華盛頓,就這樣吧,晚安先生。”
司南在冷靜思考之後,決定加大對農業學堂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從根本上解決西北的糧食問題,於是透過周學熙在北洋的關係,遍歷人才,向這些中國專家發出邀請,開出了豐厚和寬鬆的研究條件。
一時間整個南北中國,無數封由長城農業學堂寄出的邀請函,飛向了眾多專家的棲身之所,這其中有林業學家韓安、李寅恭、梁希和傅煥光,畜牧專家鄭闢疆、崔步瀛、虞振鏞、王沚川,土壤學家鄧植儀、王雲森,昆蟲和植保學家張巨伯、戴芳瀾等人,農作物學家孫恩麐、金善寶、胡竟良等。
這些專家和學者年長的不到50歲,年輕的30出頭,正是風華正茂、勇於探索的年紀,時值西北大地震,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接到來函的學者們大部分都表示會在適當的時候來陝,為西北的農業現代化盡心盡力。
這其中就有文圖瑞力主司南去請的中國“活馬王”崔滌僧。崔滌僧,原名俊藻,1885年11月1日生於陝西省戶縣之農家。1903年赴長安縣投師於名獸醫陳西坡門下,經過6年刻苦鑽研,反覆實踐,不僅掌握了中獸醫學理論知識和診療技術,而且領會了陳西坡經驗的精髓。
由於他精通醫理,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作風樸實,故深受鄉里群眾和同道景仰。當時有的獸醫醫療水平較低,對有些病馬因診斷不清,常判為不治,予以淘汰。他目睹此情,深感不安,故下大功夫對疑難病症進行深入研究,常徹夜不眠,必欲窮其究竟並找出對策方休,從而大大提高了疑難病症的治癒率,挽回了群眾的損失。他常接診其他獸醫判為不治的危、重病馬,經過細緻觀察,反覆推敲,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