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麼的、有什麼特長,針對不同的學生,他把他們引向不同的方向,使學生們都有所發展。他對學生的瞭解勝過對叔叔們的瞭解。
我的二叔秉明回憶說,在南京的生活,對爺爺和奶奶來說,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候。因為爺爺的青春活力正旺盛,他的聰明才智又得到發揮,備受重用。私人生活上,結婚九年因忙於學習,顧不上家,這是第一次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裡。而奶奶結婚九年,真正和爺爺在一起也只不過是幾個月。這時二叔秉明出生了,又給小家庭添了不少樂趣。由於二叔秉明是爺爺看著長大的,他又特別聰明靈巧,因此深受爺爺的寵愛。他多次出國都帶上二叔。我的父親秉信忠厚老實,每次都留在國內,照顧奶奶和弟弟妹妹,並供養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從雲南方言學堂出來的留學生(2)
有時父親秉信會“嫉妒”地說:“你的爺爺總是帶你的二叔去國外,從來不帶我,也不讓我去國外留學。我去美國留學還是你媽的叔叔有訊息告訴我,我經過考試才出去的。”不過,父親因為自己年長,比他的弟弟妹妹大很多,而爺爺常常不在家,他從來都像弟妹的父親一樣儘自己的能力照顧和保護他們。姑姑秉慧說,有一次她穿過電車道,沒有看來來往往的車輛,等她走到中間,才突然發現來回的兩條線上都有電車過來,幾乎要把她夾在中間,她驚慌失措,嚇呆了,站在那裡不知怎麼辦,是父親奮不顧身衝上前去把她抱了出來。
爺爺在東南大學教授數學四年,建立了算學系,培養了不少好學生,引起了其他學校的重視。1925年,清華大學來函,希望爺爺去清華大學。但是西北大學已派人來接爺爺去西北大學,爺爺決定去西北大學一年,以幫助他們創辦算學系,並擔任算學系主任。最後經過協商,爺爺任清華大學算學系教授,兼任西北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算學系教授。
當時,奶奶已經習慣了在南京的生活,爺爺的工資也有提高。如果去北京,爺爺的工資就會比在南京少許多,而生活費用相反會高很多,所以奶奶不願去北京。她後來常常對我說:“你爺爺在東南大學做得好好的,又要去北京,我真不想去,而且北京工資又低,最後他還是堅持去了。”
1926年,爺爺正式離開東南大學去清華大學,擔任算學系主任。1929年,開始成立清華算學研究所。1930年,錄取了陳省身和吳大任兩個研究生。陳省身後來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數學家之一,並獲得國際最高數學獎,他曾任美國數學研究所所長。就是在清華時,爺爺遇見了華羅庚和一批後來成為中國現代科學棟樑的學生,如錢三強、錢偉長……
奶奶形容起當時清華的生活,說:“那時你爺爺工作忙,顧不上家裡和孩子們。他的辦公室要遠離孩子們的房間,以免受打攪。你幾個叔叔怎麼長大的,他都不知道。你爸爸考清華時,他不讓你爸爸報考,以避免漏題的嫌疑。後來你爸爸自己考上了燕京大學,才由燕京大學轉學來清華地學系。”
而爺爺回憶起他的數學研究和教育生涯時,覺得在東南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時候,他一生的才華得到了最大的發揮,他寫出了一整套的大學的數學和物理教科書,而且遇到了不少好學生,培養了許多得意門生。他說:“江浙學生聰明,不是揹你講的課,而是不斷地問你問題,追根問到底。這樣逼著你講新的課程,編新的教材。由於他們的好學,自己的數學水平也大大提高了。”我問他當時他們有多少學生,他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當時學生很少。他說他當時教課是量才施教。我極其“嫉妒”地說:“可惜我們現在不能這樣做了。”奶奶說:“那時你爺爺講課,學生聽得仔細,一節課講完了,學生還不斷問問題,最後耽誤了吃飯時間,只好師生都來家裡吃飯。”
的確,對於他這一時期的工作業績,無論誰也沒有提出過異議。即使在“*”中,哪一方的“造反派”也沒有說過爺爺這一時期的過錯。我看過大陸和臺灣對爺爺的介紹資料,都很公正地評價了爺爺這一時期的工作,認為他的貢獻除了在數學上的,最主要的是他為中國培養了許多科學骨幹。我想,爺爺如果在天有靈,也會得到寬慰。爺爺只是一個優秀的學者,他不適合搞“政治”或“領導”工作。
從雲南方言學堂出來的留學生(3)
抗日戰爭中的雲南大學和西南聯大
自從第一次出國回來後,爺爺常常覺得“以留法時為學無定向,未入研究途徑,歸國服務,又日碌碌於課務,但讀死書,毫無貢獻,引以為憾”。他希望有機會再次出國,進行數學研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