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板橋鎮上的人,聽說那裡有個私塾,裡面不少讀書人,看這兩人,準是讀書人。”
採蓮看了妹妹一眼,只見她神色興奮,面孔隱約透出暈紅,心裡一動,採玉只比自己小一歲,整整十四歲了。
“姐姐,你說,那姓王的和姓楚的,哪一個生得好看些呢?”採玉忍不住問。
“採玉,不管哪一個生得好看,都跟咱們沒關係,他們不過是過路的陌生人罷了!”採蓮淡淡地答。
採玉有些敗興地住了口,懶懶地採起花棒來。
採蓮的動作麻利,不到半個時辰,就採了堆尖一籃子,見妹妹的竹籃還沒有滿,就默默地走進她身邊,繼續採摘,扔到她的竹籃裡。
作者有話要說: 又開新文了,親們支援哦,嘻嘻。
☆、江家大院
陳氏手裡端著一個幹掉的葫蘆鋸成的瓢,瓢裡裝滿乾癟的稻子,推開南屋倉房的門,來到了院子裡。
走到槐樹下,她站定了,伸手到瓢裡抓了一把稻穀,撒在地上,嘴裡咕咕地叫起來。
不一時,散落在院子裡各種的雞鴨全都都跑到了槐樹下,爭先恐後地啄食地上的稻穀。
陳氏的婆婆丁氏此時正好從北屋廚房裡走出來,見二兒媳陳氏端了滿滿一瓢稻穀餵雞鴨,不由得暗暗點了點頭。
江家大院還是丁氏的公公當年走西口販賣瓷器賺下的銀子建造的,共東南西北四排二十個房間,一色的青磚黑瓦,論美觀大氣,在村裡首屈一指。
丁氏一輩子共生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並且在第四個兒子成家那日起,她和老伴就早早地為兒子們分了家。
大兒子江兆年,娶了本村老鄭家的女兒,為她生下了一個孫子,兩個孫女,分家後,住東屋五間房。
老二江兆朋,娶的是後村陳家村陳木匠的女兒,可惜命中無子,年過三十,卻只有採蓮和採玉兩個閨女,一家四口住南屋五間房。
老三江兆言,娶了過路戲班班主的女兒,一個外地的女娃子,她和老頭子原是不樂意這門親的,可惜老三卻要死要活的跟她們鬧,非那姓周的女子不娶,沒有辦法,只好將那女戲子娶進家門,如今成親也有五六年了,肚子卻不見一點訊息,這兩口子住西屋五間。
老四江兆明,娶的是烏山對過板橋鎮麻油鋪趙老闆家的女兒,這趙氏如今已經有了六個月的身孕,丁老太太如今是日日燒香拜佛,保佑小兒媳生下男孩來,不然這一門可也就絕了後了。
丁老太和老伴跟小兒子,住在北屋,北屋雖然也是五間房,可比起東南西三排房子來說,要寬敞高大得多了,為這,老大媳婦鄭氏總是明裡暗裡的嘀咕,說公婆偏心,她是長房,理應住北屋。
俗話說得好,三個女人一臺戲,江家一個婆婆加上四個媳婦,共住一個大院子,平日裡雞毛蒜皮,勾心鬥角的事情多到數不清,幸虧丁老太的三個女兒都出嫁了,不然就更加熱鬧了。
就比如說餵雞鴨這件事情吧。
四家共住一個大院子,莊戶人家,每家都喂些雞鴨,雖說四家各有雞籠鴨舍,可餵食的時候,雞鴨們一見食物便蜂擁而至,哪裡分得清是誰家對誰家!
於是丁老太就提出了四家輪流撒糧食餵雞鴨的建議,四房媳婦倒也欣然接受。
只是老大媳婦為人小氣刻薄,輪到她餵雞鴨的時候,就會用麩皮兌了水,撒在地下,而老四媳婦家裡開麻油鋪子,從不餵養雞鴨,動不動就忘了喂,每次都是丁老太想著不錯日子地喂,才不至於讓三個嫂子有怨言。
陳氏為人就忠厚多了,每次輪到她時,就捨得抓自家糧倉裡的稻穀餵雞鴨,癟稻子喂光了,就抓飽滿的,從不因為大嫂的刻薄小氣生口角。
丁老太正想著,就見老大媳婦鄭氏從自己房裡走了出來,手裡還搬張榆木方凳。
“老大家的,你搬凳子出來做什麼呢?”
鄭氏見婆婆問起,便道:“我割點臘肉,晚上燴蘿蔔吃,我們榮新最愛吃蘿蔔燴肉了。”
聽到榮新的名字,丁老太面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她就這麼一個寶貝孫子,長得又討人喜歡,五歲上頭,她就催著老大夫婦給他上了板橋鎮的私塾。
板橋鎮跟江家村隔著一坐烏山,前幾年榮新年紀幼小,他娘鄭氏便在板橋鎮上租了間房,專門帶兒子讀書,江老大和兩個女兒採月,採星日常衣食起居,就由丁老太照顧。
直到近二年,榮新大了,鄭氏才搬回來,伺候丈夫教導女兒,可是地裡的活兒,她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去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