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頁)
正當我有些犯難的時候,幸福卻突然降臨了,就如同災難來的那麼迅速一般。 。。
十五下 愛恨交織蹴鞠難 人海之中獨自尊
足球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城市的男人都酷愛足球,也很懂足球,對足球的熱情和專一有時甚至超過了自己的老婆和家庭(這有些誇張的成分)。
不單是男人,就連女人,愛球的人也很多。年輕女孩們的偶像自然是那些球技佳長相又帥的球員,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白馬王子和英雄;稍微上了年紀的大嬸阿姨們侃起球來也是有模有樣,絕對的專業和認真。她們熟知球場的規則,對於主隊的排兵佈陣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對每一個球員的技術特點了如指掌,個頂個的都像是主隊的教練,恨不得親自上場指揮戰鬥,為這座城市贏得榮譽和光環。
每逢比賽日,無論是聯賽或是和外國隊伍的交鋒,整個城市都會陷入一種瘋狂興奮的情緒,重大比賽時往往會萬人空巷,所有能看電視轉播的小飯店都被球迷擠滿,三五成群的叫上幾個朋友,一邊暢飲一邊為主隊加油。店內的氣氛從哨聲響起的那一刻起就達到沸點,分貝也是越來越高,每一次進球都會導致沉睡已久的火山噴發,那灼熱的岩漿能將一切消融淹沒。
自從練球踢球以來,足球和學業就一直是一對冤家,也是從小到大讓母親最操心的話題之一。即使專業球員的道路被各種因素無情地阻斷了,可足球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也絲毫沒有降低,熱情反而更加劇了。高中時的學習時間雖然很緊迫,每週也只能休息週日的下午,可我還是會和一群球友找上一塊場地,一直踢到夜幕降臨視線不允許為止,而每次一身臭汗的回家都讓母親氣個夠嗆。可任她磨破嘴皮把那些大道理和世間哲言講了一遍又一遍,下一次的我依舊是我行我素,沒有多大的改觀。
直到現在,母親偶爾還會念叨上幾句,埋怨我當時把精力放在足球上過多,否則再努努力或許會考上一個更好的大學,進一個更好的專業,生活狀態比現在會好上許多。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雖然我的心底對走過的青年時代也留有一些悔意和埋怨。工作之後,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自己也就很自然地後悔當初的種種表現和選擇。
人就是這樣,只有親自走過一遍,結結實實地碰了壁,撞得頭破血流或者暈頭轉向才會幡然醒悟,可那時往往又太晚了。這也許正是世間所謂的成功者僅僅是微乎其微,更多的人則只能被劃為芸芸眾生這一序列的原因。芸芸眾生也沒什麼不好,可實際生活卻不可避免的將人分成了三流九等,“下等人”總是受他人的牽制,吃虧是無可奈何的,畢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里,秩序和階級好像也永遠不會消除。
參加工作後,我就很少像高中和大學時期那樣去現場看球了,頂多是看看電視轉播,有時由於討生活的艱辛和不易,連看電視的時間和興趣也所剩無幾。瘋狂總是需要有節制的,球再圓也當不了饅頭吃,就算把電視看穿,電視臺也不會發辛苦費和慰問金給自己,興趣固然重要,生活也是難搞。何況,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國的足球怎麼踢就是踢不出個名堂來,有點像母親口中的我一般,年齡越大卻越迴旋,還不如小時候了。這個問題往往是一群朋友聚會時,酒精達到一定量度後,臉紅脖子粗爭吵最激烈的話題,卻永遠說也說不明白,只能讓酒精藉機發酵,暈乎乎的和足球一樣找不著回家的路。
誠如周星馳星爺的那部電影裡的臺詞:“球不是這麼踢嘀!”可現實生活中,我們永遠踢不出那樣的功夫足球,也只能可憐地限於在電影中惡搞一番聊以*罷了。或許我們的足球確實被我們惡搞了,搞惡了,搞得爺爺不親奶奶不愛了。
踢好踢不好,無非就兩個原因,先天的,後天的。論先天的,還真不能動不動就像某些媒體那樣拿十三億的人口說事兒,好像人多,這球就應該踢第一一樣。就像為何當今世界是歐美執掌牛耳,我們的生活方式都幾乎西化了一樣,人家工業革命,發展生產力是多少年了,而我們的改革開放也才三十年而已,沒有時間的積累真的不行。
我們的國球是什麼,應該算乒乓球吧,再往後還有羽毛球,實在不行跳水和女排也是可以的,但足球可就差遠了吧。就連我們這座如此喜愛足球的城市,你想在休息日約上朋友找個草皮球場踢球都極困難,頂多是個人工的。可能有人會說也不必全民都搞這玩意兒,我們不是有體校嘛,把那些身強力壯的壯小夥們圈到一起,練上個十幾年的,照樣可以拉出去打一打。可是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