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這個路子。至於這種入門方式,算是一腳踹開,還是念了“芝麻開門”之類的咒語,倒其實是無所謂的。
2010年9月5日
破門而入
——美學的問題與歷史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自序
這是一本講美學的書。
美學可以用各種方法講。本書所用,為“破門而入法”。破,就是批判,也就是清算或清理。這就要圍繞問題講歷史,或歷史地講問題,故本書又名《美學的問題與歷史》。歷史講完了,問題搞清了,結論也就順理成章地得了出來。這就叫“破字當頭,立在其中”。至於使用“講演體”成文,無他,教書匠習性使然故也。
是為序。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一 並不提供通用門票的美學(1)
同學們好!從今天開始,我們講美學。照例,先講緒論,就是講“什麼是美學”(笑)。大家覺得有點可笑是不是?我也覺得可笑(笑)。因為這很老套,而且有點呆氣。現在不時興這個了。現在時興的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就像搞“一夜情”一樣(大笑)。可惜學術不是“一夜情”(笑),它是“談婚論嫁”(大笑)。談婚論嫁麼,就得把對方的家底都弄清楚了。比如姓甚名誰,何方人氏,有無兄弟,家財幾何等等。要不然,嫁錯了人,可得後悔一輩子(笑)。老話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當然,這是老話。現在不怕了。選錯行可以改行,嫁錯郎可以改嫁(笑)。不過改嫁總歸是件麻煩事,再說,學術上嫁錯了郎,也沒人付你青春賠償費(大笑)。
學術為什麼是“談婚論嫁”呢?因為學術是這樣一種工作,它主要是人類文化的積累與傳承。當然學術研究也是要創新的。但它首先是積累與傳承,在積累與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如果只是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那麼,有技術就行,用不著學術。技術當然也有一個積累與傳承的問題。不過對於掌握技術的人來說,這個過程是可以壓縮或者省略的。比如我們用電腦,有奔3就用奔3,有奔4就用奔4,用不著從286用起。這是技術和學術的不同。人類之所以要有學術,就因為人類有文化,而文化是需要一點一點積累,一代一代傳承的。學術要做的,主要是這個工作。所以它不能只求“曾經擁有”,還得追求“天長地久”。(笑)
同學們或者要說,你老先生有沒有搞錯(笑)?我們並不是要搞學術,要跟著你研究美學。我們來上美學課,是為了“學以致用”。比方說,學會買衣服,挑女朋友(笑),至少也要學會看電影、聽音樂、欣賞繪畫和雕塑什麼的吧!我們用不著搞清什麼是美學,也用不著知道美學的來龍去脈,你把結論直接告訴我們就行了,用不著那麼麻煩啦(笑)!
如果是這樣,如果你學美學,只是為了學會買衣服,挑女朋友,那麼,我想你是走錯門了。因為這個我不會(笑)。不光是我不會,我想其他的美學家,比如鼎鼎有名的朱光潛老先生,大約也不會。我見過朱先生的一張照片,衣服釦子都扣錯了,他哪裡會買什麼衣服,挑什麼女朋友(笑)?當然,朱先生是有太太的,但這和他是不是美學家沒有關係。歷史上最偉大的美學家康德就沒有太太,一輩子單身,也不會欣賞女人或者藝術品。你要是向他打聽這個,那可真是問道於盲。
至於看電影、聽音樂、欣賞繪畫和雕塑,這個事情,美學倒是要管一管的。不過它的管法,和電影學、音樂學、美術學不一樣。比如一幅畫畫得好不好,好在哪裡,不好又在哪裡,這裡頭就有個標準問題。這些標準往往是很具體的,比如中國畫的“筆墨”。很多人主張看國畫要看筆墨。我們知道,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是毛筆和水墨。筆可鉤、勒、皴、點,墨有烘、染、破、積。筆立形質,墨分陰陽,這樣就構成了中國畫特有的視覺形象。所以中國畫很講究筆墨。如果你學會了看筆墨,那你就算是多少懂點行了。
但也有人反對,說“筆墨等於零”,也就是不要筆墨的意思。另一派立即反唇相譏,說“沒有筆墨等於零”。這樣一來,筆墨就成了一個學術問題。可以爭論,也應該爭論。但這個問題不是美學的,而是美術學的。為什麼不是美學的呢?因為美學不管這些具體問題。它不管國畫要不要筆墨,也不管西畫要不要筆觸。它甚至不管色彩、線條、構圖這些中西繪畫都有的“共性”的問題。它不管這些“瑣事”,只管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即藝術標準是否可能和怎樣可能。說得白一點,就是藝術品的鑑賞到底能不能有一個標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