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閱(第2/4 頁)
在互相較勁比試,各自施展射法方略,將眼前看中的獵物一一射殺。諸將之中,有的個人技巧高超,有能發連珠箭的,有能夠左右馳射的,還有能夠翻身背射的,而也有的將吏更重視從騎之間的互相配合,就如同在戰場上指揮兵馬一樣,不斷排程從騎從四面包圍獵殺野獸,防止有漏網之魚的野獸從間隙中逃了出去。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跟董卓坐在高臺上的諸多文吏官員大多隻是覺得眼前的這些馳騁飛射的騎士或整齊有序,或雜亂無章,或一矢中的,或連射幾箭才將一隻狡兔射中。
但是董卓則對場中的情況洞若觀火,他本身既是能夠左右馳射的猛將,又是指揮過大軍鏖戰的宿將,對這種小規模的圍獵,更是熟稔瞭解,他一邊舉起手中的金樽,對兩旁的文官的敬酒來者不拒,豪爽地一飲而盡,一邊饒有興致地點評起場中圍獵的情形起來。
“騎隊之中,終究還要數徐榮的最為整齊,他們圍獵也最有方略,各騎士的射技也不差,不過徐榮為人謹慎,不喜和其他諸將爭搶,終究在獵物數量上要落了下風。”
“而郭阿多這廝,射獵雖多,但爭搶無度,射得多,漏走的也多,騎隊雜亂無章,大體也是要落了下風。”
“哈哈,眼下看來,終究還是要數奉先最為善射,其麾下諸騎士也是善射之人,驅馳之間,進退有度,此番怕是他要奪得頭籌了!”
···
董卓將臺下爭較騎射能力的諸將,一一點評完畢。這個時候,圍獵場上的諸位將吏也將場中的野獸獵殺殆盡,也紛紛舉著自己打到的最好、最大的獵物,策馬來到臺前,向董卓進獻獵物。
其中諸人打到的獵物數量果然如董卓的預料相差無幾,以呂布為首的幷州騎隊,打的獵物最多,而且很多獵物都是從正面一箭中的,儲存了獵物皮毛的完好無缺。
高臺上的董卓看著臺下自己的這一批精兵悍將,大笑著讓臺上服飾的隸臣將臺上早就準備好的錦袍、弓箭分賜諸將,同時又讓臺下的武將們也一同上臺,隨董卓校閱軍隊。
冬狩的意義,也就是在農閒之時,講武閱兵,而董卓如今麾下的兵馬,雖然都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但成員複雜,有跟隨自己多年的涼州舊部、也有駐紮三輔之時的部分兵馬,還有新來投靠的幷州兵馬等。
因而,大閱諸軍,就顯得尤為必要。
其中,呂布的幷州兵馬是被列為最先入場的。
呂布自從殺丁原,轉投董卓以來,就一直受到董卓的重視。近來更是將騎都尉的他直接拔擢為中郎將,賜爵都亭侯。中郎將一職,在董卓目前的麾下,是最高的武官頭銜,除了牛輔、董越兩個董卓的親戚之外,外姓也就只有徐榮和段煨被授予中郎將的職位,甚至連李傕、郭汜等人都還只是一個校尉而已。
而原先涼州一系的將吏,對於這一批轉投之後,寸功未立卻後來居上的幷州人,隱隱也是心生不服的。
比如剛剛呂布獵殺的獵物被定為第一名之後,心生不滿的郭汜就私底下抱怨著說道:
“騎馬射獵算得了何等的本事,若要論真本事,終究還是要在沙場上見個高低!”
身材高大、體格雄壯的呂布對於董卓麾下原先那些舊將的不服氣,也是知道一些的,他本身就是一個心高氣傲、自矜武勇的人,故而今日也正要在其他將吏面前,展現自己麾下兵馬的厲害,免得他們整日裡坐井觀天,以為全天下的兵馬,就數他們涼州的最為精悍。
圍獵場上
野獸被獵殺一空之後,撤去其他幾面的柵欄包圍,這一大片空地很快就變成了大閱用的演兵場。
從北方草原襲來的冷空氣如刀鋒一般掠過上林苑的上空,在寒風淒厲的叫聲中,不斷有被驚嚇到的飛鳥從棲息的密林中“撲哧--撲哧--”驚惶地飛起,雜亂地穿過陽光照射晴空之中。
嘈雜的鳥叫聲消逝之後,林間又歸於沉寂。只有近處大閱兵馬的演兵場上,迴盪著諸多等待校閱的將士們的長嘯。
一隊騎兵列隊賓士在廣袤的上林苑曠野上,最先從西面進入到臺上的眾人眼中,行進的騎隊掀起滾滾的煙塵,“隆隆隆--”的馬蹄聲中夾雜著刀劍碰撞的鏗鏘。
疾馳的戰馬從鼻腔中不斷噴出白霧,而在馬首之後隱現著一張張風塵僕僕的臉。緊隨騎兵之後的是一個不大的步兵方陣。
整齊沉重的腳步聲和同樣節拍的鎧甲“嘩嘩--”的震動聲如悶雷般在耳際響起,一股黑色的鋼鐵狂潮在上林苑的原野上勢如破竹地湧動。在晴空裡陽光的照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