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牛輔(完)(第1/5 頁)
ps:今日將河東的情節一併寫完,合併為一大章,還請書友繼續多多支援!
牛輔和徐榮相比,身份更加親近董卓,而軍事才能又著實平庸,轉投牛輔麾下,有兩大好處。
一是牛輔是董卓的女婿,只要董卓一日不死,牛輔的宦途也就暢通無阻,跟在牛輔身邊,只要鑽營得當,也不難夤緣而上。
二是牛輔此人不擅長兵事,而又被董卓委以鎮守一方的重任,在兵事必定是要倚重自己,如此就給閻行暗中壯大自己實力的機會。
而徐榮,雖然表面上看似頗為欣賞自己的武勇和韜略,但閻行也能夠隱隱感覺得到他對自己的忌憚之心,與牛輔刻意模仿的有些蹩腳的下馬威不同,能征善戰、殺伐決斷的徐榮對於閻行而言,始終是一柄懸在頭頂上的劍,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趁著閻行一個不在意砍下來。
但是,閻行對於牛輔的招攬有所意動的同時,又不得不顧忌董卓身邊那個長著一張馬臉的李儒,李儒將他從涼州叛軍中選拔出來,又讓他轉入徐榮的麾下,看中的除了閻行的武勇和軍略之外,更重要的,是閻行在董營之中,孑然一身,毫無依仗,除了暗中向在關鍵時刻向他伸出過援手的李儒投誠之外,再無其他強援可以依靠。
如果這個時候,閻行帶著麾下的一營兵馬投靠牛輔,雖然有了牛輔的借力,可以脫離徐榮的威脅,但是卻也得罪了李儒,李儒久在董卓身邊,就猶如董卓的心腹智囊一樣,得罪他,顯然比得罪牛輔還要危險。
而且,閻行在心中也擔心,關東兵事未起,董卓陣營還未內亂,自己這個時候過早暴露自己的目的,投入牛輔的麾下,以李儒的睿智陰狠,怕很快也就能夠看出自己這個降將一直隱藏的險惡用心。
閻行在表面上做出受寵若驚,被牛輔伸出來的橄欖枝驚到的樣子,內心則飛快地將此事的利弊安危計較開來。
最後,閻行還是決定,拒絕牛輔的招攬,自己投入董卓陣營的時間不久,這個時候過早暴露內心目的,無疑是自絕後路,授首於人。
安坐在上首的牛輔看著閻行對自己的招攬頗為心動的樣子,心中也是暗自得意,做出這個決定,雖然不是經過深思熟慮,但卻也是老巫女在占卜之後,才讓自己突然有了這一次的神來之筆。
牛輔原先自家的兵馬,在這次河東戰事中,死傷慘重,眼下正是缺乏一個能用的幹才為自己所用,而眼前這個閻豔,頗具才幹,既能練兵,又有韜略。出身卻不過一介降將,軍職也不過一個小小的軍候,將他招攬過來,再修書向徐榮說明一番,即得到了一個幹才和一營人馬,又不至於太過得罪同為中郎將的徐榮,兩全其美,正符合牛輔的心意。
“承蒙將軍厚愛,只是此事,豔德薄才駑,難堪重任,怕是要有負將軍重託了!”
下首的閻行思索良久,牛輔以為他正在為自己轉投陣營而醞釀措辭,不料一張口,卻是委婉地拒絕了自己的招攬。
這種處於牛輔意料之外的變故頓時讓牛輔又驚又怒,他胸中怒火燃起,有心有拍案變臉,只是礙於之前自己才剛剛和顏悅色地出言招攬,不好直接發作。所以他怒極反笑,指著擺在身邊一側的鈇鑕冷笑道:
“你如今身處我之帳中,又不願從我之意,莫非以為我身側之刀不利乎?”
說到這裡,牛輔的語氣中已經帶有殺意,彷彿閻行不立馬改變主意投入自己的麾下,自己立馬一聲令下,帳外即刻就會衝入一隊刀斧手,將閻行抓住,直接在帳中用鍘刀腰斬行刑一樣。
閻行面色從容,並沒有被牛輔的恐嚇給驚嚇到,而是又施了一禮,緩緩說道:
“將軍之刀利甚,屬下豈敢違抗,只是此事實有緣由,願將軍容豔試言衷情!”
“講!”
“將軍與徐中郎將,皆為太師肱骨之臣,而屬下或持戟京都、或戍守河東,亦皆是為太師效力。以將軍之尊,情可上通朝堂,威可下達軍中,若欲呼叫豔入河東,不過一紙文書而已,又何須動用私威,偏傷徐中郎將之情,太師之公乎!”
閻行奉承牛輔在董營之中的身份高貴,若是要呼叫自己不過是一紙文書的事情,又何必如此威迫用事。牛輔當然也知道,如果強留這一支兵馬在自己營中,公然搶奪軍中同僚的兵馬,就是得罪了徐榮,官司就算打到董卓那裡,理虧的自己的勝算也不大,所以才會先行用官職功勳引誘閻行。
挖牆角和轉投麾下,兩者的後果截然不同,讓閻行主動轉投到自己麾下,這個惡名就得閻行自己扛著。
沒想到眼前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