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論勢(第2/2 頁)
催促何其急,世人無貴無賤,最終都要魂歸蒿里。
李儒聽著鼓聲,用箸匕和著節拍,突然唱出這首《蒿里》,頓時讓閻行有些措手不及,雖然他也知道是時下的隱士身上已經頗顯魏晉的放浪形骸之風,好吟誦輓歌也不是奇怪的事情,只是突然之間李儒一改往日形象,倒是讓閻行頗為吃驚。
若是和徐晃、甘陵、曹鳶等人,閻行還可以慷慨高歌,用悲壯蒼涼的軍中樂曲和之相和,可面前坐著的人卻是董卓的心腹謀士李儒,智謀過人,閻行從一進門就已經心生警惕,自然沒有想要高歌相和的衝動。
所幸,李儒一曲唱畢,臉上哀慼神色很快就掩藏起來,他轉而目視閻行,笑道:
“這首《蒿里》唱的是人生短暫,禍福無常。我今夜觸景懷人,故而出聲唱頌,倒是讓彥明見笑了!”
“在下不敢!”
面對李儒的一反常態,閻行心中警惕,連忙出聲答道,同時舉起酒卮,再次向李儒敬酒。
“酒就先免了吧,正如這歌聲所唱的一樣,人生苦短,大丈夫正需勉力行事,以取功名,昔日在臨洮坡地之上,我以天下正值多事之秋,亦是豪傑猛士攘臂奮發之時相勉,如今彥明已經擢為軍中司馬,自將一營,那你可知此番我密召你前來,是為了何事?”
終於說到了正事上了。
看著李儒臉色轉為嚴肅深沉之後,閻行就知道李儒終於要說正事了,今夜他密召自己前來,所為能是什麼事情呢?
閻行想起不久前才在徐琨口中得知的關東州郡起兵聲討雒陽的確切訊息,他心中一動,脫口而出。
“李公所言,莫非是關東之事?”
李儒哈哈一笑,拊掌笑道:
“彥明聰慧,敏於常人啊!不過,這既是關東之事,又非關東之事?”
聽李儒的意思,自己只猜中了一半?
閻行心中疑惑,他又開口問道:
“豔聽聞關東兵起,各州縣皆有舉事反叛之人,軍中也有傳言來年開春,雒陽的大軍就要東出平叛,此乃眼下至關重要之事,豔暫時還想不出,李公召豔前來,莫非還有其他事情麼?”
“你來看!”
李儒將盛著肉食的銅豆搬動,按照時下天下的大勢開始佈設,同時口中將天下大勢娓娓道來。
“這是雒陽,位居天下之中,我等手握大軍,就在此處,袁紹在渤海招兵買馬,在我等的東北面,袁術逃亡南陽之後,也在暗中行事,就在我等的東南面,而正東面,有橋瑁、孔伷、張邈、劉岱、焦和之徒,荊州、益州、幽州其他各處,態度不明。”
從李儒口中聽到了諸多自己也熟知的名人,閻行心中一時也是胸中湧動,只是竟然沒有聽到曹操的名字,不過閻行隨即也就釋然,曹操雖然有雄主之姿,但比起袁家兄弟,還有已經各據州郡的橋瑁、孔伷等人而言,他一來聲名不顯,二來如今還沒有一處真正的地盤,難怪還入不了李儒的眼中。
李儒口中的話不停,他繼續又說道:
“而先前你隨我回涼之時,我已經聯絡了涼州的諸多豪傑之士,如今胡軫、楊定等人,擁西涼人馬十萬之眾,已經出隴關、沿著渭水東來,這關東、關西的局勢已經陣營分明,你說說,眼下這盤棋局,最先該落子相爭的,是那一處?”
先前李儒返回臨洮之時,閻行也已經猜想到了,這是董卓、李儒在為自家進退攻防謀取援助,而眼下董卓已經入主雒陽,執掌朝堂,在涼州各家人馬看來,自然是如日中天、有人主之相的聲勢,涼州兵馬,謀求東進一事,由來已久,五年之間,兩番大肆入侵三輔,就是明證,如今得到執掌朝堂大權的董卓相召,這些追逐名利的涼州各家,自然就是趨之如騖。
不過李儒的話未免有誇大的嫌疑,以王國、韓遂的在涼州的聲勢,中平五年入侵三輔的人馬也不過是七八萬之眾,如今只是胡軫、楊定之流的人物東來,率領的兵馬再加上聞風而動的羌胡部落趕來相助,撐死了也就是三四萬人的規模。
哪裡有十萬人馬之眾。
不過對於李儒的大話,閻行也不會去拆破,他聽到李儒最後的詢問之後,眼中炯炯有神,注視著案几上按照天下大勢擺列整齊分明的銅豆,命運竟讓他有了此刻與依稀往日重疊的錯覺,他幾乎是脫口而出地說道:
“是長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