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為王前驅(第1/3 頁)
陽城的戰事,雖然得失只是一座城池,但卻成功攪動了關西、關東兩邊的大局勢。
徐榮按照董卓的吩咐,拿下了陽城之後,就提前派遣一部分將士返回,策馬開道,後邊繳獲的輜車上裝載著俘虜的婦女,並把人頭系在車轅上,高唱凱歌返回雒陽報捷,大聲宣揚:“擊敗豫州叛軍,王師大獲全勝!”
而董卓在向雒陽城中計程車民炫耀完自己的赫赫武功之後,才讓人將人頭在城外焚燒,而車上的婦女和財貨就盡數賞賜給了此戰在陽城之戰中立下戰功的將士們。
眼看著這麼多財貨和婦人都賞賜給了軍中的那些立功的同僚,還駐守在雒陽的其他董軍人馬無不被刺激得眼紅,紛紛積極請戰,想要借關東兵馬的人頭來換取軍功和賞賜。
董卓心知手下兵馬士心可用,但他卻不急於和關東兵馬立即開戰,眼下藉著大勝的軍威震懾,將河南尹一地的百姓黔首,盡數遷往三輔,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除了以袁隗為首的留在雒陽的袁氏一族五十多口人被董卓誅殺殆盡之外,天子和其他公卿的車駕已經提前出發前往長安,但雒陽方圓兩百里之內計程車民百姓卻還沒有開始遷徙。
之前在朝廷之上,楊彪曾經用“盤庚遷都,殷人懷怨”的前車之鑑來勸阻董卓這種一意遷都、無所顧忌的霸道行為,但已經和朝堂士大夫撕破臉的董卓也毫不客氣地回敬說道:“百姓何足與議!若有前卻,我以大兵驅之,可令詣滄海。”
所以董卓驅使河南尹治下的百姓西遷的方法很簡單,就如同往昔羌亂難定,漢朝廷想要棄守涼州的時候,將涼州百姓強行東遷的行為一樣,先逮捕雒陽城中富戶豪商,捏造罪名將他們處死,然後將他們的財物沒收,家人奴僕盡數沒入官府和軍中。
然後開始用兵馬驅趕河南尹一地的百萬黔首,讓他們都往三輔之地遷徙,為了防止遷徙的民眾掉隊、逃走,董卓一面讓手下的歩騎在遷徙隊伍後面逼迫,一面命令部下縱火焚燒一切宮殿、官府及百姓住宅,絕了他們的歸路。
至於一路上的馬踏人踩,百姓互相擁擠,加上途中飢餓和軍士搶掠,不斷死去的百姓的屍體堆滿了道路,這就不是董卓需要去考慮的了。
雒陽一地的活人解決了,死人事也不能夠落下。使用軍隊來掘墓,歷代亂世都是高效性、高回報的事情,早如進入關中的項羽軍隊,晚到民國軍閥混戰的孫殿英,都幹過不少這樣的事情。
時下流行“視死如生”、“厚葬”的觀點,從貴族到平民,都會盡自己生前所有給自己陪葬大量金銀財寶,哪怕是為此破產敗家也在所不惜,所以董卓又讓自己的親信呂布率兵挖掘歷代的皇帝陵墓和公卿及以下官員的墓地,蒐羅珍寶,充作軍需。
董卓如此暴行逆施的行為,透過逃難計程車民之口,還有潛入雒陽的探子間諜的情報,很快就被關東討董的各路兵馬都知道了。
只是因為孔伷的豫州兵馬被西涼兵擊破,連孔伷也被嚇個半死一事給關東州郡各路人馬的震懾實在太大,各路人馬雖然義憤填膺、聲討國賊董卓,但終究沒有誰敢率先出兵,進攻西涼兵聚集的雒陽城。
其中如袁紹,董卓血淋淋的手中有他袁家五十多條人命,說袁紹不想報仇那是假的,只是他身後一直有一個忌憚他的韓馥在暗中掣肘著他,袁紹雖然名義上是討董盟軍的盟主,但卻不能夠真正調動其他的兵馬,自己的渤海士卒人數、精銳程度比起孔伷的豫州兵而言,還要更加遜色,這讓袁紹如何膽敢主動進擊。
而袁術,則是因為剛剛借孫堅的手,得到了南陽這個大郡,正著手控制著自己這一塊地盤,準備在朝廷任命的荊州刺史、漢室宗親劉表到任站穩腳跟之前,先將南陽這塊沃土消化完畢。同時自己的盟友孫堅的幾萬人馬剛剛開入豫州,安定豫州士民的人心、整頓豫州兵卒的戰備,也是需要一段時日,因此袁術所在的陣營也沒有發動進攻。
而酸棗的討董聯軍,則是畏敵如虎,對西涼兵的兇悍殘暴心懷悸悸,不敢冒然出兵,儘管行奮武將軍曹操一力遊說,力主酸棗的聯軍進逼雒陽,但是響應者寥寥無幾,只有自己的深交知己濟北相鮑信,還有老相識張邈響應了曹操的這次進逼雒陽的軍事行動,派兵前往襄助。
其中曹操因為暫時沒有地盤,只是虛表了一個行奮武將軍的頭銜,所以雖然散盡家財,召集義兵,但也只有五千新卒,而衛茲之前曾相助曹操招兵買馬,這一次奉張邈之命,也只帶了三千兵卒助戰,只有鮑信、鮑韜兩兄弟,擁有兗州濟北郡的一塊地盤,所以手中的兵馬最多,達到了兩萬人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