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徐公明長驅破城(第3/3 頁)
以抽出精力和時間,來應付其他的事情。
當前,河東郡的外部局勢對於閻行來說,可以算是還比較順利的,白波軍在開春的一連串攻城略地之後,終於在最近幾個月連連遭遇挫折,這既是有賴於絳邑這一邊閻行這一支兵馬的異軍突起,也是由白波軍這一支兵馬的性質決定的。
郭太雖然號稱“郭大賢”,打出了張角“大賢良師”的稱號,但是白波軍卻與黃巾軍有著巨大的性質差別,張角率領的黃巾軍是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政治目標的,主力乃是一班志在推翻漢室江山,建立太平世道的太平信徒組成的,而白波軍說到底,卻是一些草寇、流民組成的,後續加入一些小門小戶的豪強。
他們攻城略地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個人需求,並無明確的政治目的,因此在拿下了河東郡的北境之後,白波軍上上下下繼續對外擴張的勢頭,也就隨之減弱。
就如同李樂一樣,他原是臨汾的豪強,加入白波軍之後,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幾位渠帥之一,佔據了臨汾一地的地盤,他的眼裡也就落在了臨汾這一畝三分地上,若不是閻行的兵馬主動進攻臨汾,只怕依他謹慎的性格,輕易也不會再越過汾水,來進攻絳邑。
因此,這一支白波軍,顯然要比青徐的黃巾軍,還有雄踞河北的黑山軍,要好對付的多,閻行和戲志才曾經商議過,按照當前的局勢,來年只需要再經過幾場戰事,就能夠抵定大局,白波軍若不故技重施,遁走太原、西河,繼續選擇和閻行所部的兵馬死磕,必敗無疑。
閻行有了對這一局勢的把握後,看著今歲的戰事也陸續就要結束,他也需要將眼光轉向自己身後波詭雲譎的安邑、雒陽、長安等地。
畢竟,閻行上任伊始,就殺了河東郡府派出的守絳邑長,隨後又處決了河東郡兵自司馬以下的若干軍吏,雖說後續有了襄陵、臨汾這兩場勝仗的遮掩和修飾,但難保安邑沒有風言風語,中傷閻行,挑唆駐軍安邑的牛輔對他進行處置。
而雒陽的戰事更是關係到天下大勢的走向,長安朝堂的人事關係,更是閻行暗中關注的一個焦點。
這一些事情,讓閻行不得不拋下絳邑、臨汾的一干軍政事務,在入冬之前,先行趕回去安邑,謁見中郎將牛輔,以杜絕自家的後院起火,和確保自己對局勢的預判和料知,還沒有超脫自己原先的記憶範圍。
於是,閻行領著中軍人馬,和戲志才等人,攜帶著重金珍寶,又開始沿著入河東、赴絳邑的原路,往安邑而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