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兗州與豫州(第1/2 頁)
因為戰馬一事,而引起的軒然大波,看似就這樣被徐榮用自己的威勢給壓了下來,並且還透過唱雙簧的形式,讓雙方都無話可說。
而本著小懲大誡的目的,徐榮削了王方所部屯將的軍職,又鞭笞了閻行這一邊的馬藺,敲山震虎,也給王方、閻行兩人一次不小的震懾。
但是,如果從本質深究的話,口口聲聲說要緣法治軍的徐榮,終究還是偏私了,他對人贓並獲的王方所部屯將的處罰只能算是略作小懲,而給閻行所部馬藺安的罪名卻是名不副實。
徐榮如此行事,自然是有他的考慮與打算的。
首先,構隙雙方優勢不對等,如果徐榮秉公處理的話,那倒大黴的,就是王方所部,並且閻行如果得理不饒人的話,這場軍中糾紛勢必也不能夠真正解決。
其次,也是王方、閻行孰親孰疏的原因,徐榮用王方,是將他當成走狗來用,而用閻行,則是將他當成猛虎來用,走狗在驅使的同時,要多給一塊骨頭讓他念著甜頭,而驅使猛虎的同時,卻是需要不時進行敲打,防止他擺脫控制,反噬於人。
因此,這樣的目的和手段,從徐榮自身考慮出發,都是沒有錯的。
但是這樁事情,終究是在軍中半公開化挑明的了,徐榮這般處置過後,在軍中,還是有一些有關徐中郎將處置明顯不公的流言蜚語發生了。
徐榮執掌大軍,素有威信,這種流言蜚語出現後,他很快就從各個渠道得知,於是他立馬行動,派出了軍正巡查軍中謠言。
這樣一來,流言蜚語頓時又在軍中悄無聲息,整件事情的風波,看似也就到此戛然而止了。
只是在餘波平息的末尾,還有幾封書信,悄然流出了軍中,在無人知覺的情況下,快馬直奔雒陽而去。
又過了數日後滎陽城縣寺大堂
足疾將好的徐榮終於召集諸將,準備在縣寺中,和軍中各部將吏,商議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汴水大勝之後,軍中計程車氣高漲,不少將吏都紛紛想要進言繼續進軍,一舉討平酸棗的叛軍,再給自家賺下一份碩大的軍功,也好早日平定關東州郡的叛亂,班師回朝,再回到如今京都所在,他們的關西家鄉去。
但是徐榮卻不打算繼續進攻酸棗。
不願意進攻,倒不是因為徐榮是遼東人,心中沒有鄉土情結,他不急著返回已經定都的關西之地。
而是因為,在徐榮心中,還有比兗州酸棗叛軍更大的威脅所在。
那就是,不久前,剛剛陷入低谷的豫州叛軍。
據徐榮所知,豫州叛軍的殘存勢力,在孫堅的兵馬強勢入駐之後,大有死灰復燃之勢,已經隱隱再次形成了對雒陽周邊的危險,而且這種威脅更大。
豫州瀕臨河南一地,從豫州發兵,比從兗州發兵而言,兵馬的進攻道路更短,進攻速度也會更快,豫州兵馬叩關之後,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搗東都雒陽。
而且,孫堅比起孔伷來,他帶兵打仗的本事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有他在豫州,徐榮的後方就不安穩。
因此,高踞在大堂上,因為足疾,坐席上墊了綿墊的徐榮在聽完諸多將吏的請戰之後,搖了搖頭,開始說道他心中高瞻遠矚的顧慮。
“本將並非不欲趁勝進軍,為國平叛,讓二三子再斬下幾個叛軍首級,多賺點戰功,也好封妻廕子,衣錦西還。”
“只是,這長沙太守孫文臺,也加入到了這叛軍之中,已經一路北上,連殺荊州刺史、南陽太守,兵威浩大,親率數萬兵馬,入駐潁川陽翟,還被叛黨袁術,虛表為豫州刺史。”
說出了心中的顧慮之後,徐榮看到堂上還有不少軍中將吏面露愕然,顯然在素來驕矜的西涼兵眼裡,他們不認為多了孫堅這個叛賊,叛軍就能夠掀起多少波瀾,而且他們眼下職責進攻和防守的是兗州的叛軍,這豫州的叛軍死灰復燃,跟他們又能有多大的干係?
徐榮依然面色凜然,再次解釋說道:
“孫堅此人,昔年征討涼州叛軍時,本將在相國麾下,正好見識過孫堅此人,其人猛鷙勇銳,行軍用兵猶如疾風捲地,來勢洶洶,我等不可不防。”
說道這裡,徐榮又轉首看向身旁那一副懸掛著的河南一地的地形輿圖,並伸出手指虛點著說道:
“孫堅擅長用兵,若是他出兵陽城,則可進攻轘轅關,若是他用兵梁縣,又可扣太谷、廣成、伊闕各關,因而他只需佯動兵馬,就可讓各關守軍疲於應付,然後他再挑選破綻,一舉破關,如此,則雒陽危矣!”
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