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潁川多奇士(第2/4 頁)
到眼前這個軍中司馬竟然不像是在軍市常見的言談舉止粗魯無禮的軍漢一樣,雖然身材魁梧,但聽他話中的意思,倒是附庸風雅,頗為禮敬士人,而且言談也有著淡淡的儒風。
這也並不奇怪,與前漢的開國功勳多市井無賴出身相比,本朝儒風濃厚,開國功勳如鄧禹、馮異等人,都是文武兼備之才,言談舉止有著儒家之風。
沒想到在這裡也遇上了這樣的人物,劉喬在心中暗暗想到,他原本還心有擔憂,這些驕橫跋扈的軍漢太難以相處,豈料這個軍中的司馬竟然還是一個知書達理之人,劉喬自然要投其所好,他對這樁原本有些懸乎的買賣交易也有了一些把握,口中笑著說道:
“小人雖然行商四方,但也算得上是嘵知家鄉風俗人士,司馬如果不怪小人見識淺陋,那小人就為司馬試言一番?”
彷彿是怕閻行身邊坐著卻對自己沒有一個好臉色的徐琨再次爆出“讓你講就講,不講完怎麼說其他事情”一樣,他看到閻行沒有拒絕,立馬就開始一邊面露思索,一面出言說道:
“潁陰荀公慈明,才華卓絕,名動海內,一經徵召,接連拔擢,不到百日而至三公。襄城李公,高潔士也,居家則清明養望,名聞州郡,黨錮解除之後,更是被朝廷徵辟為東平相,安民重農,民賴以安。長社鍾公元常,少有才名,舉為孝廉,如今在朝為官,也是郡中名望。還有韓公文節,在朝為御史中丞之時,仗節敢言,如今為朝廷命為冀州牧,一方重臣,名動州郡······”
劉喬一邊在腦海裡將自己知道和行商之時道聽途說的潁川名人說了出來,而且專挑眼下最有名氣、權勢最重的說。
荀爽就不必說了,本人是名士大儒,海內聞名,被董卓徵召之後,更是接連拔擢,九十三日位至三公人臣之極,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襄城李瓚,其曾祖李修官至太尉,祖父李益為趙國相,父親李膺更是名動天下的大名士,官至司隸校尉,與陳蕃、郭宗林等人乃是士林中的領袖。
長社鍾繇,其曾祖鍾皓也是天下聞名的名士,而鍾繇本人更是從小就被視為奇才,如今更是在朝中任廷尉正一職的朝官。
還有韓馥,也是潁川有名的才俊,之前就已經是朝中的御史中丞,如今董卓掌權之後,更是被命為冀州牧,州牧乃是一方大員,一州之事悉數主之,起初朝廷恢復州牧制度之時只有像黃琬、劉焉、劉虞這種要麼是世代官宦之家或者是宗室劉姓之家才能夠擔任,不可不謂位高而權重。
劉喬有心要討好閻行,故意順著閻行的意思,找一些要麼有高名、要麼有權勢的潁川名人和閻行交談。
可惜這些人閻行似乎都不中意,想了想,又聞劉喬說道:
“潁川之中可還有其他後起之才俊?”
“這······”
劉喬剛剛已經將他腦海裡能夠記住的諸多有大名有權勢的潁川名人說了大半,沒想到閻行還不滿意,他只能連忙應和著說道“還有,還有”,然後拼命蒐羅腹中所知的人物,繼續說道:
“陽翟趙君伯然、陽翟辛君佐治皆是我郡後起之才俊,才名郡縣皆知,此外還有定陵杜君子緒,名門之後,許昌陳君長文,年少知名,荀家各君,如荀仲豫、荀文若、荀友若、荀公達,也都是名、才皆備之士······”
等說到後面,劉喬感覺自己幾乎將潁川所有的人都說完了,杜襲、趙儼、陳群、荀悅、荀彧、荀諶、荀攸等等一大堆他聽過的名士都從他口中說出來,還要索羅他所知道的郡縣給他們各自的評價說出來,說到後面,劉喬實在想不出,也就只能夠編出來評價說辭了。
他原本以為閻行這一次總算滿意了吧,沒想到閻行似乎還沒不中意,雖然等聽到一些名字的時候,也會微微點頭表示贊同,但終究沒有接話,這讓劉喬一顆心頓時懸了起來,這到底是要怎樣啊,原本以為一位知書達理的軍漢會比那些驕橫跋扈的軍漢容易應對,可現在他發現,這種人才是更加恐怖的,無禮的軍漢,只要順從他的無禮的要求,還能夠迎合他,可像閻行這樣的軍吏,你就算迎合他了,也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
閻行倒也不是故意在為難眼前這個劉喬,能夠說出這麼多名士才俊,證明這個劉喬也不算是一個只是貪財的商賈,還是有些見識和智商的。
只是他說的這些人,雖然也真是才俊之士,其中的荀彧、荀攸等人,更是在後世大名鼎鼎,但是卻和他心中所想之人,有些差距。
開春之後,閻行就要前往三輔,不過他知道就算皇甫嵩成功被徵召入京,這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