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駕崩(第1/2 頁)
閻行望著天空中灰暗朦朧的月色,心中一時之間也是心緒繁多,感慨萬千。
他重生數歲,從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努力去適應這個時代,從鮮衣怒馬到折節下士,去結交籠絡允吾城中的輕俠少年,從隱忍行跡到廣結人心,去排擠、清除族中的不安分分子,從觀望天下大勢,暗中與自家的記憶對比,到推斷大勢走勢,積極投身亂世,搏命廝殺······
他原本想要藉著從軍東征立下功業,來幫助閻父鞏固族中地位,壯大閻家實力,擴大自家在涼州之地、各家之中的名氣,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後卻在關鍵時刻功敗垂成,自己幾番輾轉之後不得不潛伏在董營之中,斂羽翼,候風時,企圖藉助董卓的勢力,謀取亂世之中的立業之基。
接下來,亂世之中的勝負得失尤未可知,至於歸期,就更是遙遙無期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卻不知道自己重回到允吾家中的時候,是哪一個冬天了。
只是這一些都不能夠跟閻父或者自己的小妹闡明,閻行心中塊壘難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長長撥出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中的心潮激盪之後,才緩緩轉身,快步走回房中的案几之後,看著墨跡即將就要乾了的書信,再次提筆在最後補上幾行。
“男兒立志出鄉關,名不成兮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閻行來自後世,所以他的字型沿襲了後世常用的楷體,快速揮毫將字型方正、規矩嚴整的一首七言詩寫完,吹乾墨跡,裝入信匣之中,開口封上蠟印,挪動步伐,鄭重其事地交給了前面的閻興。
歸期無言,千言萬語就在這首詩中了。
···
翌日送走了閻興等人之後,閻行繼續帶領著人馬操練馬術射技,閒暇之時還帶著這些董軍士卒外出行獵,董黛經過那一夜之後也沒有再無端來找自己等人的麻煩,反而是在飲食起居等方面,董家的下人變得更加細心和周全。
時間轉眼進入中平六年的五月份,會晤涼州各家、遲遲未歸的李儒終於再次露面回到了臨洮董家的莊園之中,因為從河東傳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
當今天子駕崩了!
這已經是四月中旬發生的事情了,雖然身在雒陽之中的董旻一得到訊息,就第一時間派人前往河東向已經移師河東,準備觀望朝中局勢再決定是否入並的董卓通報,而董卓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再派人用快馬從河東將這一訊息傳到臨洮,雖然其間快馬加鞭,沒有絲毫耽擱,但是身在臨洮中的李儒等人得到訊息,也已經是進入五月份了。
訊息雖然很簡單,只有寥寥幾字“天子崩,皇子辨即位,事諧速返!”但是李儒親眼看到之後,就知道漢家的大事就要來了,雖然當今天子在位期間做的荒唐事情比起前面好幾任皇帝做過的都要多得的,但是畢竟他已經即位日久,擁有了身為漢室十幾代帝王積累下來的威勢,還能夠在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內部,勉強利用中樞位置上的權勢維持著這個帝國內部各方勢力的平衡。
但是現在,這最後一根穩定朝堂的庭柱已經倒地,漢室這座表面上冠冕堂皇、實際上搖搖欲墜的廟堂也就要坍塌了,李儒遠隔千里都能感覺得到雒陽朝廷之上的刀光劍影,這其中的危險比起戰陣上的衝鋒陷陣,不知道要兇險多少,廟堂之爭,一言不慎就是全族覆滅的下場。
李儒知道,董卓現在的心情定然是即興奮又緊張,他興奮自己押對了棋子,又緊張後續事態的變化,所以速召自己回去,商議接下來的大事。
當下正值國家多事之秋,涼州的事宜已經大部分辦妥,不管各家的反應如何,李儒知道,自己一方絕不等坐等自己對方上鉤,而是要主動出手,先發制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唯強是依的涼州各家才會願意乖乖地俯首聽令,順從自己的差遣。
所以,從接到訊息的當天,李儒就整頓人馬,調備馬匹、乾糧等物,準備隔天一早就即刻出發。
···
遠在千里之外的雒陽,事情發展的態勢證明李儒的想法還是太過於保守,積弊日久的漢帝國因為天子駕崩一事,就像一名苟延殘喘的老人結束了迴光返照的症狀,各種錯綜複雜的勢力鬥爭瞬間爆發,漢朝廷進入了走向滅亡的倒計時中。
天子駕崩,首先得到這一訊息的,自然是侍候在皇帝身邊的小黃門蹇碩,他當時還想要封鎖訊息,誘使何進入宮,斬殺皇子劉辯的母舅,朝堂中最大的依仗,名義上統領天下兵馬的大將軍,然後再趁勢擁立劉協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