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何進(第1/2 頁)
董卓得到大將軍何進的召令之後,積極進軍,沒想要到了雒陽城西卻反而被諫議大夫種邵手持聖旨用君臣大義給阻退了,雖然之前到澠池之時,也有大將軍派來的使者傳令大軍就地駐紮,但是和諫議大夫種邵手持聖旨的威力相比卻有如雲泥之別,董卓雖然驕橫,但也不敢冒然之間犯天下之大不韙,違反詔令強行進軍,於是只好就在夕陽亭該地,匯合大軍,就地駐紮下來了。
董卓雖然停駐兵馬,礙於諫議大夫種邵的手持的詔令不敢繼續進軍雒陽,但他也是一肚子的火氣,停駐之後得到李儒“士卒長途奔波勞頓,暫且修整待命,靜觀其變”的勸解之後才稍稍息怒,再次修書給身處雒陽的何進和董旻等人,想要探明朝中當下的局勢。
董卓不知道,就在何進下令他和橋瑁、丁原等人進軍威逼雒陽,聲討宦官的時候,宦官也連忙做出行動,請動了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作為說客,前往勸阻大將軍何進的魯莽行為。
何苗知道自家兄長的性格,他也沒有跟宦官求情,而是抓住何進患得患失的心理,向何進挑明召集四方外兵進京的危害。
“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富貴,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
何家原本只是南陽境內的一個小小的豪強之家,只是因為妹妹入宮得到了天子的寵幸,何進、何苗等母族親戚才得以躍居朝堂。何進更是新帝登基之後,才徹底掌控了朝政大權,所以這種查德富貴的情況,最是容易讓人患得患的,何進召集的四方外兵如果全部彙集京師,而何進這個大將軍卻彈壓不住底下人的心思的話,讓這些驕兵悍將突然暴起,兵刃露於朝廷,鮮血濺於宮殿,就真的是追悔莫及、覆水難收了。
何苗這一點可以說是直接戳中了何進召集外兵入京後內心所最擔憂的事情,也勾起了何進的諸多心思,甚至於後面何苗所說的暫時和宮省之內的宦官和好一事,何進都沒有聽進去。
何進因為何苗的話,心中更加疑慮,所以才會有了諫議大夫種邵手持聖旨前來阻止董卓進軍雒陽這樁事情。
董卓、丁原、橋瑁等人都接到了朝廷的詔書,勒令停止進軍,就地駐紮,於是三路兵馬紛紛停駐下來,只是隱隱從北、西、東三面包圍住了雒陽城,無形中增加朝中大將軍、黨人一派的威勢。
身在朝中的袁紹眼看自家苦心孤詣營造的第二波攻勢又要被宦官再次化解掉,他此時也是心急如焚,直接面見大將軍何進,用近乎是威脅的語氣跟何進重申了兩家結盟的初始目的和眼下的危險局面。
“交構已成,形勢已露,將軍復欲何待而不旱決之乎?事久變生,復為竇氏矣!”
袁紹的意思很明顯,何進已經和宦官交惡,如果再這樣遲遲不決地拖延下去,那麼很快就會像竇武不聽陳蕃的勸告的結果一樣,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何進已經和宦官翻臉,自然不能夠再失去黨人這一重要臂助,如果沒有了這些黨人的支援,何進不僅沒有膽氣對付雄踞多朝、根基深固的宦官,只怕也維持朝中各方平衡的局面都不能夠了,所以何進再次向袁紹為首的黨人許諾,一定聯手鏟除宦官,並很快就付諸了實際行動。
有何進和袁隗掌控尚書檯,朝政大權在手,袁紹立馬被拔擢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同時嫉惡如仇、仇視宦官的從事中郎王允也被任命為河南尹。
加上之前何進上表,請旨任命何顒為北軍中侯,荀攸為黃門侍郎,鄭泰為尚書。至此,外戚、黨人、士大夫一派已經徹底掌控了除後宮之外的雒陽城所有大小重要職務。
其中以袁紹上任司隸校尉最為關鍵,司隸校尉與御史中丞、尚書令號稱“三獨坐”,是漢廷之中最為顯要的三個職位。先前陽球任司隸校尉之時,就曾經在殿上口頭流血向靈帝上奏“臣無清高之行,橫蒙鷹犬之任。前雖糾誅王甫、段熲、蓋簡落狐狸,未足宣示天下。願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鴟梟,各服其辜。”表示再讓自己任司隸校尉一個月,就能夠令京師上上下下的豺狼鴟梟、橫行不法之徒都受到應有的懲戒。
而現在袁紹受任司隸校尉,為的自然就是要運用司隸校尉彈劾不法的權力來剷除盤踞在宮省之中、觸手卻幾乎能夠遍及天下的宦官一夥,他上任伊始就命司隸校尉屬下的方略武吏去偵察宦官動靜,又密信傳書,催促董卓、橋瑁等人,讓他們這些統領兵馬的外臣派驛使緊急上奏,在奏章上聲稱要進軍到平樂觀,討伐宦官,以清君側。
等到各方兵馬的奏疏被擺上了後宮何太后的案頭時,何太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