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南國金鼓入大江(第1/3 頁)
建安十三年,夏秋之際,中原大地有如驚雷炸響,局勢天翻地覆。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家政權在鄄城覆滅,僅存領軍在外的于禁、曹洪、程昱、杜襲等曹營文武也先後投降。
泰山太守呂虔不願歸降關西閻行,想要憑藉險隘負隅頑抗,卻被麾下的泰山兵所殺,隨後青州、徐州也相繼被楊豐、張合等關西兵馬奪取。
回顧收取中原這一戰役,閻行指揮下的北路軍一路攻伐不止,可謂是攻城略地的主力,稱得上打完了絕大多數的大戰,殲滅了曹軍主力,曹軍大河北岸軍事重鎮、中原兗、青、徐三州也都是由閻行和麾下的徐晃、張合、楊豐等將奪取的。
反而是賈詡指揮下的關洛軍隊,僅有擊退了荊州軍、招降於禁軍、攻佔豫州郡縣的戰績,而且這還是在荊州內部不穩、夏侯惇主力被閻行殲滅、北路軍攻克鄄城的大前提下。
兩者相較之下,斬獲的功績差距一目瞭然。
為此,關洛軍隊的將校一方面眼紅北路軍徐晃、張合等人的軍功,一方面對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的主將賈詡頗有微詞。
就連在營中的閻統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在私下寫信給自家母舅裴潛時就埋怨說到了,自己這個名義上的師傅雖然才學淵博,但武略方面遠遠遜色自家父親,阿母和母舅讓自己在賈詡軍中潛心學習,恐怕是來錯了地方。
身在洛陽的裴潛閱信後,自家外甥在信中所言的賈詡軍種種,讓他思緒萬千。
關洛軍的用兵情況,不僅沒有讓他小看賈詡,反而是對賈文和的藏巧於拙有了更深的認識。
謀國亦謀身,在驃騎將軍熾熱的光芒下,降於禁、取豫州,不戰而屈人之兵,達到了出兵前的謀劃,功高而主不疑,這對局勢和人心的把握,實在是高明啊。
裴潛相信,此戰過後,頗受眾詬的賈詡不僅不會被驃騎將軍怪罪,反而會被予以重任。
···
閻行確定要對賈詡授予重任。
中原州郡在天子詔書和關西甲兵的雙重壓力下,紛紛向閻行的兵馬開城投降,而閻行也從善如流,聽從荀攸的諫言,繼續尊奉天子,赦免了荀彧、鍾繇、陳群等曹營聲名在外的文士,也沒有對之前抵抗兵鋒的衣冠士族斬盡殺絕。
如今他準備迎奉天子和朝廷返回許都,繼續留用朝廷百官和地方長吏,以天子的詔書下令各地儘快賑濟災民、恢復農耕,同時以驃騎將軍府的名義傳令各路關西兵馬,扼守各處城池要塞,掃滅當地的亂兵、暴民,以求穩定中原各州郡的整體局面。
當然,閻行一方面想要中原腹地的局勢能夠以一種相對平穩的狀態過渡,另一方面得隴望蜀,對荊襄、江左等地虎視眈眈,時刻想著要儘早完成天下一統的宏圖霸業。
根據從襄陽傳回的密報:荊襄之主劉表已經病入膏肓,即將撒手人寰,荊州上下群龍無首,二子爭立、禍起蕭牆的暗流不斷湧動。
而這,也從閻行用兵中原期間,荊州兵馬進退失據、軍無戰心的種種跡象得到了印證。
孫子云:“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武之善往也。”這是閻行之前能夠輕易擊敗袁家兄弟、奪取冀州的原因。
現在,正是奪取荊州的大好時機。
只是北路軍在閻行的帶領下一路猛衝猛打,攻打北岸曹軍重鎮、決戰夏侯惇主力,雖然戰無不克,但也折損了不少兵馬,加上徐晃、楊豐、張合等將時下分兵攻佔各州,兵馬分散,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重新召集一支大軍南下。
所以,賈詡率領的關洛軍隊,此時成了閻行麾下一支編制完整、人馬眾多的可機動軍隊。
閻行考慮全域性後,當即傳令賈詡麾下的張遼率軍從汝南進入九江郡內,賈詡則率閻興、龐德、鮑出等部進軍南陽。
收拾舊山河的號角,已悄然吹響。
···
九月,襄陽城,州府內。
劉表在幾日前已經身死,此時坐在上首的是其子劉琮,執掌軍權的蔡瑁、張允已決意全力擁立他繼位,只是礙於州中的反對者,所以秘不發喪,暫時還不敢公開挑明要廢長立幼。
座上除蔡、張二人外,還有章陵太守蒯越、治中鄧羲、別駕劉先、東曹掾傅巽。
劉琮雖居主位,但決定州中大事的,卻是目前的六人。
諸人對久病在床的劉表之死都早有預見,各人應對的方略也有條不紊的開展,此時對局勢的謀劃遠多於對主上身死的悲傷。
只是這些州府大吏此時卻或低頭蹙眉,或沉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