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逃亡(完)(第1/2 頁)
閻行控制胯下的坐騎,照夜白這個時候也明白了主人的意思,開始放慢速度,閻行在馬上再次引弓搭箭,轉身瞄準身後的敵人。他的箭法漢軍遊騎已經領教過了,他們看到閻行開弓,當下也學乖了,散開來分散閻行的注意力,試圖接近包抄閻行,用近戰廝殺的方式來拿下閻行。
閻行不為所動,手中沉穩如故,“嗖嗖嗖”接連射出了三箭,將想從兩面包抄自己的兩個遊騎射殺,只是這一次其他的漢軍遊騎沒有被嚇退,而是趁著這個機會再次用匕首刺向自己的馬匹,逼迫坐騎發出最後的潛力衝向閻行,他們丟棄了弓矢,只拿大刀長矛,發出最後的衝刺殺向閻行。
騎兵的戰法與步卒作戰迥然不同,而原野騎兵的追逐廝殺又跟戰陣上騎兵對沖相撞略有不同,雖然氣勢遠遠不如戰陣上鐵騎交鋒,但是身為當事人,閻行知道它的兇險並不遜於戰陣鐵騎衝鋒,甚至乎還要比在戰陣上更兇險幾分。
戰陣上鐵騎結陣衝鋒,身邊有戰友同袍的掩護,只需拼命衝殺,解決當面之敵往往就能成功破圍,可是在這原野上騎兵追逐廝殺就不一樣了,被追逐的一方的背後是暴露給了敵人攻擊的兵器,一不小心就會捱上敵人的一箭或者一刀。
而藉著馬匹衝鋒的速度,不管是馬刀還是箭鏃,都能夠輕易地破開毫無阻擋的後背,所以善用騎兵者最喜用騎兵從背後、側翼襲擊敵人。
當下閻行返身背射的箭術已經用不上了,不斷逼近的漢軍遊騎端著長矛大刀正準備一波衝鋒將自己刺死或斬殺在馬下。而閻行臨危不亂,他同樣收起弓矢,左手重新拿起長矛,右手一沉,握緊在右手的卻是一把大鐵錐。
閻行此時拿在手中的鐵錐長約三尺五寸,形狀上並不是金瓜、銅錘那種儀仗兵器,而是接近後世騎兵常用的鐵骨朵的形狀。此類重兵器在當下還不常見於軍中,反而是在民間遊俠之間較為多見,形狀各異,一般只有臂力過人的豪俠才能夠揮動。
比如戰國時期魏國信陵君的門客朱亥用的就是一柄四十斤重的鐵錐,當年秦軍長平之戰後圍攻趙國邯鄲,平原君求救於魏國,魏王忌憚秦軍的勢大,不敢援救,信陵君使用侯生的計謀竊符救趙,隨行的就是朱亥這個大力士。為了奪得兵權,朱亥將鐵錐藏於袖中,錘殺了魏將晉鄙。
而完成“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的壯舉用的就是鐵錐這種重兵器。
戰國與本朝的度量大不相同,閻行握在手中的鐵錐重達五十多斤。他左手長矛、右手鐵錐,全靠雙腿控馬。他本就騎術精湛,再加上座下的照夜白頗通人性,人馬合一之下,也能做到掌控自如。
閻行用雙腿催動坐騎,驟然加速向前衝出幾丈,讓看著目標衝過來的漢軍遊騎一下子撲了空。一擊不中的漢軍遊騎自然不甘心,再次策馬趕上想要結束閻行性命,不料閻行急衝之下卻不是向前直接衝去,而是加速掉頭轉了一個彎,回來正面迎戰這窮追不捨的四個遊騎。
四個遊騎被殺回來的閻行殺氣騰騰的樣子震懾住了,但當下絕無退避之理,只能硬著頭皮上了,他們衝過來圍住閻行刀砍矛刺,想要在一起夾攻下殺死這個受傷的悍將。
閻行長嘯一聲,催動坐騎避開當頭一刀,左手長矛一蕩,掃開了突刺的兩杆長矛,右手鐵錐搶先發動,朝著一個漢軍遊騎就是一記重錘。
閻行搶先朝一個漢軍遊騎當頭一錘,重擊之下那名遊騎的兜鍪直接陷下去一大塊,紅的黃的飛濺出來。看見閻行受傷之下還如此兇悍,其他三個遊騎心中一緊,手中的兵器慢了一節,又被閻行搶先出手,刺翻了一個下馬。剩下的兩個遊騎頓時嚇得魂飛魄散,他們大叫一聲,將手中兵器朝閻行一拋,撥轉馬頭就想逃走。
閻行右手的鐵錐靈活地擋下對方的兵器,左手長矛一探,從背後將一個遊騎貫穿胸腔,挑下馬來。而另外的一個遊騎則藉機躲過一劫,成功調轉馬頭奔出三丈多遠,與閻行之間拉開了距離。
閻行丟下長矛、鐵錐,反手就去拿弓箭,這時那名遊騎也已經在不斷加速,回首看到閻行張弓搭箭,心道不妙,連忙在馬上一個扭身,憑藉精湛馬術來了個鞍底藏身,僅憑兩條大腿緊緊套住馬鞍,雙手報牢馬頸,雖然戰馬還在疾馳中,但他卻穩穩當當地藏住了大半個身子。
這一番快速嫻熟的動作救了遊騎一命,他聽見一道破空聲從他上空掠過。等閻行再想射上一箭時,卻因多次牽動了傷口,這一次張弓把手臂上的傷口直接扯開了,疼得閻行咬牙切齒,冷汗直流,弓弦拉到一半就軟了下來。
他恨恨放下弓箭,看著對方逐漸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