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行軍(第1/3 頁)
金城允吾城
地處西陲的允吾要地,西拒羌人,東接隴西,控扼邊邑,襟帶河湟,漢帝國曾經在這裡進行大力經營。對於帝國而言,這裡是適宜耕種安居的邊塞樂土和漢帝國羈縻羌胡的軍事要地。反之,對於涼州聯軍而言,這裡也是聚集各路人馬,揮師東進的必爭之地。
孕育無數漢、胡文明的湟水靜靜地流淌著,繞過允吾城的北面城牆,一路向東注入大河。而在允吾城的南邊,聯軍兵馬雲集,羌胡影從,拔營行軍的聯軍人如虎、馬如龍,兵勢鋒銳,連綿不絕地向東方開進。
這支聯軍人數有兩萬多,成分紛雜,成員有金城各家大姓、豪強派出的部曲、義從,有來自湟水河谷各支羌人兵馬,還有塞外遊蕩的雜胡、馬賊。在裝備上各支部隊也是參差不齊,各家部曲相對而言比較好,大部分人都穿戴有皮甲,擁有鐵製的兵器,而羌人、雜胡等的兵甲就差得很多,有的人僅僅是披了一件破皮襖,拿著竹槍石矛,有的還沒有馬匹,跟隨後隊穿插在步卒裡面。
聯軍臨時首領是金城韓家家主韓遂的侄子韓敞,這也是各方妥協的結果。因為這些臨時召集的兵馬互不統屬,有的部落平日裡還是世仇,所以只能夠推出當下金城最大的勢力韓家來作為號召眾人的大旗。而韓敞就算背後代表的是金城韓家這樣的龐大勢力,但也只能夠象徵性地約束各軍,實質上的軍權還是分散在各家、各部落的手裡。
閻行此刻也正帶領著閻家的部曲行走在行伍之中,在三天前完成了告祭祖宗、祖道拜神等出征前的儀式後,閻行正式帶著三百部曲來到允吾城外的大營匯合,隨行的手下除了原來的甘陵、馬藺等人之外,還多了兩個閻家的族中子弟,一個叫閻順、一個叫閻興。
定下的這兩個族中人選也是頗費閻父的一番心思,閻順是一個面容憨厚,膚色黝黑的中年漢子,雖然年長於閻行,但因為是偏房,在各房子弟中地位偏低。平日裡做事穩定可靠,所以閻父這一次將他安排進從軍的部曲中,算是一種破格的提拔,就是希望他在輔佐閻行的同時也不威脅到閻行主事的地位。而閻興年紀和閻行相仿,平日裡是族中年輕人和閻行走的比較緊密的,算是閻行在閻家新一代子弟中的心腹,這一次隨軍也能夠輔佐閻行,有所裨益。
不過閻父這些打算是有些多慮了,閻行為人驍勇善戰,加上體恤士卒,他率領部曲自然也是眾望所歸,就算有一兩個不服的,在眾人中也成不了氣候。
就像現在,閻行帶領部曲行軍,並沒有像其他各家子弟、部落大人一樣鮮衣怒馬、招搖大擺。而是和普通部曲一樣揹著行李,牽馬步行。閻家雖然派出三百部曲,但卻沒有奢侈到為所有人配備戰馬的地步,所以除去閻行原來的輕俠騎從,只有三四成部曲配備了馬匹。而閻行對自己的部曲也制定了嚴格的軍法,下令在行軍途中的騎兵在見到敵人之前不準乘馬,並且行進中的歩騎必須保持嚴整的行進隊形和陣式,不得隨意穿插隊伍。
閻行知道古代的戰爭可不像自己前世所聞所見的高科技戰爭那樣快速打擊,部隊乘坐火車、運輸機快速部署,短時間之內就能分出勝負。當下的戰爭往往曠日持久,而且戰士們大部分的時間不是花費在戰場的廝殺上,而是花費在漫長的煎熬的行軍途中。而長途行軍的騎兵除非是能夠一人配備三匹馬以上,確保隨時隨地能夠有充足的馬力投入到奔襲和戰鬥中去,否則馬匹是不能夠長時間馱著戰士、裝備、行李行軍的,要不然會嚴重掉膘,喪失了戰場衝刺的能力。而讓手下的歩騎行進間保持隊形,拉開距離也是為了訓練士兵們在戰陣上的協調配置,讓他們養成服從紀律、重視協調的習慣。
當然這樣做也不是沒有負面影響的,這樣嚴格的紀律對於非職業戰士性質的家兵部曲來說一時間是很難適應的,畢竟其他家的兵馬可沒這麼多規矩。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閻行下令除了哨探的斥候和傳信的令騎外,甘陵、馬藺、閻興、閻順等人包括他本人都要下馬和士兵一樣牽馬步行,在隊伍中向所有人強調軍紀和陣型的重要性。
這一番以身作則的做法很得部曲們的心,同時也使得閻家的部曲成為在各路人馬中特立獨行的一支。
閻行身著皮甲,身後跟著馬匹,手裡拿著一張羊皮地圖走在自家隊伍的前頭,行軍途中一直在觀察沿途的山川形勢,並在地圖上標註相應的符號數字。
為將者,必須學會判斷簡單的天文氣候和熟識周遭的山川地理,否則不僅在戰前無法預判戰局、正確部署,在戰爭中還容易喪失地利,甚至遭到敵軍的伏擊。可惜閻行雖然一直在收集描繪周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