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第3/4 頁)
出兵了。
他手拈鬍鬚,微微一笑,說道:“怕是鷹揚探馬正在趕回的路上吧!此刻曹休應該已經整兵欲出了!”
果不其然,半刻鐘後一名探馬飛奔入內,一路高喊:“報!啟稟將軍,東郡曹休引兵數萬欲取*城!”
得到信報,馬良對著自己的兩員副將一笑,說道:“怎麼樣?曹文烈出兵了吧?想必我們的兵馬也完成了集合,走,出兵會一會這位曹操的養子!”
馬良,馬謖的四哥。人常說“馬家五常、白眉最良”。意思是說馬家兄弟五人(前文書講過他們四人的字都有一個常字,故稱為五常。就像司馬懿兄弟八人一樣,字中都有一個達字,人稱為司馬八達。)之中,長有白眉的人便是馬良,而且五人之中又以馬良最有才華。少年時,馬良不喜舞刀弄槍,後來入了文武學院,受到了皇家教育轉變了思想,從師陳槍學習了槍法。
濟陰城中駐兵一萬七千人,郡府內的衙役也是整編五百二十人。
馬良使人請來濟陰郡太守王大人,把都護使的軍令向其說明,又囑咐其把城中的百姓們組織起來,做好緊急守城的準備。
王大人知道這是要帶著全部駐軍出征了,自然滿口答應下來。
安頓好王大人,馬良便與董奎、李揚二人引兵出發。
東郡城外,魏國大將軍曹休一身披掛,身後披著赤紅色的披風,馬鞍橋得勝鉤上懸掛著他的兵刃玄天斧鉞。
在他身後則是副將州太、石苞、唐諮、胡奮、王佐、張存、胡昭、胡篡以及他的兩個兒子曹篡、曹肇。他們一個個身著重鎧,持槍握刀,戰意濃濃、殺氣沖沖。
在曹休馬前送行之人不是旁人,正是鉅野王曹林、陳留恭王曹駿二人。
曹休對二人言道:“二位王弟,城中兵馬足夠守護城池,若是敵軍來襲,切記緊閉城門,不得擅自出戰!為兄此番出兵志在必得,後方糧草還有勞你二人籌集!”
“兄長儘管放心,糧草之事我二人定然用心籌辦!”曹林趕緊說道。
曹休伸手拍了拍二人的肩膀,遂接過侍衛手上的絲韁,翻身上馬,向二人一稽首,說道:“城中之事便交與二位王弟,某去也!”
言畢,他撥馬回頭,揚鞭縱馬而去。
後面數萬兵將緊隨而去。
區區百里之地,對於急速行軍的曹休大軍也不過兩個時辰多的路程。
忽然,前方大軍停止了前進。
位於中軍的曹休不知緣由,遂欲使副將州太前去檢視,卻見前面奔來一名士兵。
那士兵來到曹休近前,滾鞍下馬,單膝跪倒,稟報道:“啟稟將軍,前方出現漢軍兵馬攔住去路。安遠將軍(唐諮)正在與之交戰。”
什麼?漢軍兵馬?不是*城漢軍已經攻打山陽去了嗎?
想不明白,索性不想了。他問道:“有多少漢軍?”
“所見敵軍不多,當不過兩三千人。只是他們在大道之上結下營寨,修建了工事,擋住了我軍前進的道路!”士兵回稟道。
什麼?
曹休再次大吃一驚,轉頭對曹篡、曹肇二人說道:“你二人在這裡留守軍中,為父帶諸將前去觀看一番。”
言畢,他便帶著一眾副將趕往前陣。
原來,馬良等人走近路直接來到這裡,結下營寨,立起工事,專門在這裡等待曹休大軍的到來。
馬良早已派探馬瞭解清楚了曹休的兵馬人數和進攻路線,所以採取了這種攔截的方法。不然,以區區不足兩萬兵馬要攔截六萬多人的曹休所部,無疑以卵擊石。
直到唐諮引領前部兵馬來到馬良大營五里之外,馬良才派遣一團團副將李蘇引兩營將士攔截。
唐諮向曹休請了先鋒一職,引領精兵四千為前部。一路上可謂順風順水,一馬平川的道路連個小坑都沒有。美得這廝騎在馬上哼著小曲:“兒呀嗚喂呀……妹妹陪伴呀……”
正唱的起勁兒,忽然前面一陣馬打鸞鈴的聲響,前方出現一哨兵馬,為首一員身穿鎖子甲的大將手提三尖刀攔住去路。
唐諮只得勒住戰馬,連聲吆喝:“籲!籲!……”
攔路之人正是馬良部曲一團的團副將李蘇。
李蘇用三尖刀一指唐諮,厲聲喝道:“汝是何人?無故犯我邊境?速速報上名來!”
唐諮穩住戰馬,倒提長槍,答道:“某乃大魏國安遠將軍唐諮是也!你國*城衛烈謀奪了我山陽縣,今某來取*城有何不可?汝可是衛烈?”
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