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超,後來的孫中山、秋嫤以及“大江歌罷掉頭東”的周恩來,為的都是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在這批留洋潮中,蔣介石也於1908年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他想搞明白幾乎和清朝同樣落後,同處於封建社會的日本,為什麼在明治維新後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迅速崛起並戰勝老大中華帝國。
九一八事變,蔣介石深知中日兩國國力、軍力差距之大,消極抗日,一度寄望於國際社會能出面干預。
國民政府將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暴行上訴至國際聯盟(簡稱國聯),國聯遂組成李頓調查團來調查此事。
1932年10月2日,該調查團發表李頓報告,指出日本發動的事變是侵略中國的行為。但是國聯的報告有的地方也非常荒謬,比如:將東三省交付國聯託管,主張猶太人在中國東北建國……
19世紀末,沙皇俄國的反猶浪潮迫使大量俄國猶太人向外遷移。隨著沙俄的殖民擴張和中東鐵路的修建,大批俄國猶太人開始移居哈爾濱,他們在這裡經營實業、修建教堂,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猶太社群和團體。直到今天東北是除以色列本國外有最大的猶太人墓地。
來到中國東北後,比俄羅斯更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得他們大部分在此定居下來。九一八事變後,他們將帶來的巨大財富投資於日本人在東北的軍事和工業建設中,使得當時日本在東北軍民工業飛快的發展。這種情況,也引起了日本的注意。於是日本人經過討論,認為可以利用猶太人的巨大財富和在美國的巨大影響力,既可以大大的增加東北的開發程序,又可以影響美國政權對日本侵華採取預設態度。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猶太人這時候正在全球遭受*,急於尋找一塊環境優越的土地建國,如果日本人願意提供這個條件的話,中國東北正是最佳的選擇。於是,河豚魚計劃出爐了,日本許諾對猶太人不採取歧視政策,並給予他們一塊土地復興猶太國,猶太人則用他們的財富幫助日本人在東北和以後被侵佔的土地上進行投資,並影響美國的對日政策。協議一旦達成,全球各地的猶太人立即開始向中國東北大轉移行動,顛峰時期,在整個東北猶太人大量蜂擁而至,僅哈爾濱一地就有近三萬猶太人。一時間猶太社群,猶太教堂遍地開花。日本憑藉著猶太人的大量資金,使東北迅速成為東亞最重要的工業中心。
就在猶太人在中國東北的復國夢想就要實現的時候,兩個情況最終使得他們的美夢破產了。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美國政府察覺到了日本的企圖,美國迫使猶太復國組織不在中國建國,美國的行動最終導致了猶太復國主義的主要組織否定了在中國東北的建國計劃。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東北人民對於猶太人的不斷抗爭。在猶太人大量到來,其復國計劃在東北公開後,整個東北的猶太人入侵者遭到了中國人民的有力還擊。一時間,中國人民在東北全面出擊,猶太人傷亡慘重,財富的損失也非常巨大,整個東北猶太社群立即籠罩在恐怖的氣氛中。尤其是針對猶太富豪的襲擊,使得他們的精英階層認識到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欺的,在中國的領土上,即使有日本人的庇護,也不可能讓他們輕易實現建國。
在美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雙重打擊下,猶太復國主意的決策者最終放棄了在中國東北建國的夢想。雖然後來仍舊有部分猶太人不願意放棄,並且日本也仍舊想利用猶太人的財富和在美國的影響。但是由於中國人民的不懈反抗始終使得他們生活在恐怖中,最終他們也都離開了中國東北。
由於受到了國際輿論的普遍譴責,日本關東軍不敢悍然武力佔領滿洲全境,因此考慮建立傀儡政權。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滿洲國正式成立,但這激起了全世界各國的反對。1932年10月2日,國聯調查團發表調查結果,否認了“滿洲國”的成立理由,要求一切退回到“九一八”事變以前的狀況。然而國聯的調查結果卻在日本國內引起愛國者們的一片怒罵,譴責國聯對日本內政的干涉。1932年2月21日,國聯進行了表決,以41票對1票(1票為日本)透過了要求日本從東北撤軍的決議案。然而日本的松岡代表卻在表決後微笑退場,宣佈日本退出國聯,使大會一片諤然。松岡代表回國後受到了狂熱日本國民的夾道歡迎,輿論界也盛讚松岡“幹得好”、“有骨氣”。
儘管取得了國際社會不承認滿州國的成果,卻對於東北被日本佔領的現狀卻毫無改善,此時的蔣介石才明白一切都要靠自己。
日本因學習西方由弱而強,蔣介石深知中國要強大也要學習西方。
一戰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