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頁)
文怡:“怡丫頭來了?快進來你族裡的長輩特地遣了個媽媽來瞧你呢還說要接你回去,其實這又何必?你在這裡住得好好的,這麼快走做什麼?難不成是顧太太嫌我們家門第低微,招呼不起她的遠房侄女兒不成?”
古嬤嬤聽得滿頭大汗,正要說幾句辯解的話,文怡已經走上來開口笑道:“表姑母多心了,長房的大伯母不過是擔心我住在這裡會給您添麻煩罷了。她本是好意,只是不知道表姑母正想我留下來多陪陪您說話呢,還請您別見怪,只當看在侄女兒的面上吧。”
李太太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笑吟吟地三兩句便把這個話題混過去了,反而問起文怡後日要出門時帶的東西可都齊備了,又說了自己打算派哪幾個家人跟車侍候,還要文怡後日多照顧李春熙。文怡一一應下,與她十分親近。
古嬤嬤看在眼裡,十分不是滋味,但她從頭到尾都插不了嘴,又能有什麼法子呢?只好自認倒黴,想著九小姐見她特意來了,總會單獨與她說幾句話的,到時候把老太太和大太太的意思傳達清楚就行了。只是出乎她意料的是,文怡居然當著李太太的面問她是否還有別的話要轉達,她怎麼好當著李家人的面說出來?猶猶豫豫地,只好說沒有,不等她補充一句“太太有幾句話要囑咐九小姐”,李太太已經下了逐客令。她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文怡看著古嬤嬤遠去的背影,只覺得十分解氣。李太太似笑非笑地嗑著瓜籽兒,道:“看來你那幾個族親也開始著急了,是聽了外頭的傳言,還是自己想得太多?”
文怡笑道:“我不過是個再尋常不過的女孩兒,也就是因緣巧合,認得了幾位朋友,帶著表姐妹們上人家家裡玩了一遭,便是表姑父升了官,也是因他忠於王事,品性端正,得了聖上賞識的緣故,與我有何干系?以大伯父的資歷,斷不至於生出這樣的誤會,想來是大伯母關心則亂,一時想岔了。”
李太太微微一笑:“我也曾聽人說過,顧侍郎的夫人是位慈母,對兒女最是寵愛的。據說她平日除了與幾家世交的內眷往來,便少與人結交,會想岔了,也不出奇,畢竟母女連心。顧家六小姐在路王府茶會上與東平王世子相處甚密,事後卻傳出東平王世子意欲與別家閨秀聯姻的傳聞,六小姐在家裡多靜養幾日也是好的,省得到外頭聽人亂嚼舌頭。只是那位老太太的行事,倒叫人有些不明白了。按理說,你的親事又不曾礙著她什麼,我這頭已經打聽過欲與柳家結親的人是誰,並捎過話去了,正巧那家男主人就在我們老爺屬下當差,不過兩天功夫,聽說已經給女兒另尋了一戶好人家。既如此,你與柳尚書那個侄兒的婚事按說就再沒了阻礙,緣何侍郎府的老太太還不肯鬆口呢?”
文怡冷笑,垂下眼簾:“大約是覺得我膽子太大了,不夠恭順吧?”長房在顧氏一族裡當家作主久了,即便是於老夫人這樣歷經世事的,嘴裡說著要低調行事,不能叫族人再抓住了把柄,但一旦遇上有晚輩敢捋虎鬚,也難免會心生氣惱。她不就是要自己低頭聽話麼?不低頭又如何?難不成只有長房的人能為自己訂下親事?
她抬頭看向李太太:“表姑母,您真的要到柳家去?”李太太曾提過,要親自上柳家與三姑母談自己跟柳東行的婚事,省得再透過長房行事,拖拖拉拉了。她做為自己的表姑母,也算是外親,是可以出這個面的。
“去,怎麼不去?”李太太眉眼一挑,“我還要拉上你乾孃一道去呢你獨個兒在京城,族人不替你出頭,我們這些做長輩的,當然不能袖手旁觀了我就是你母親家人,柳家欺負我侄女兒,還想我忍氣吞聲?若他家不給個滿意的答覆,我就跟他們沒完”她雖是好性兒,也不代表遇上什麼事都要忍。如今她也是二品誥命了,足以與柳尚書的夫人平起平坐,就算柳家是世家望族,她盧家也不是小門小戶,顧家更不是柳家能輕視的這回定要柳家給個說法才行
一想到她如今這個二品誥命,也算是文怡間接帶來的福氣,她便更心疼這個侄女兒了,更別說七姑母盧老夫人還曾對她父母有大恩。無論如何,她也要給侄女討個公道
李太太心裡拿定了主意,便跟文怡商量起去柳家時該怎麼說話,又把文怡與柳東行訂下這門親事時的細節都一一問清楚。文怡只是不好意思說起自己與柳東行早就認識,但當日柳顧氏提親的經過,卻沒什麼含糊的地方,她一一說明後,李太太已經想好了如何應對。到了第二日,她又下了帖子,把羅四太太請了過來,兩人商量了半日。
兩位太太出門去柳家這天,正是文怡與李春熙應邀前往查家位於城北郊外的農莊玩耍的日子。李太太認為,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