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個殿中走動,對此地應該很熟悉了吧?你可知這宮中大概有多少人?”
“回王妃,奴婢、奴婢只呆了兩個月左右,之前一直在偏殿做些掃灑之事,雖然可以自由走動,可宮中有多少人奴婢不太清楚。”
“是嗎?那麼你們平時有沒有機會出宮?”
秋菊倒也機靈,聽她如此一問,小心翼翼地轉眸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問道:“王妃想出宮嗎?”這大概是她一個月來最膽大的一句話,自見王妃出現在這裡,而且行動受限,她雖不明瞭事情真相,卻也知將王妃關入此處的就是當今皇上,王妃剛進來沒多久將她調到身邊伺候時,曾不止一次受人警告,切不可讓王妃出任何差池,否則性命不保。
芄蘭輕笑一聲,“就算我如何想又有何用?我又出不去。我只是在想,若是有人可以出宮,不知可否幫我買些東西。”
“王妃想買什麼?”
芄蘭支著頷側首想了想,其實真要說起來也不知道要買些什麼,只是這日子再這般無所事事地下去,她就算不被逼瘋,大概也會痴呆。
“能不能找到那種絲線?”芄蘭若有所思地開口,眼睛突地一亮,“對,能不能幫我找到那種較普通絲線要粗上好幾倍的絲帶,大概——”她轉眸四顧,視線落在園中一株粉色秋海棠上,笑道,“且將這花枝做個比較,大概就這株海棠花枝的一半那麼粗,我要紅、黃、粉三色,可以找到嗎?”
秋菊順著她的視線看著那株海棠,心底雖疑惑,卻是不敢越矩追問,便答道:“奴婢也不清楚,不過可以讓他們出去找找。”
“那就請他們幫忙找找吧!”芄蘭笑眯了眼,總算有事做了!
“其實……”秋菊有些遲疑地開口,見芄蘭揚眸看向她時,小心翼翼地道:“王妃,今天中秋。”
芄蘭挑眉,“所以?”
“洛陽城裡頗為熱鬧,您若想出宮玩玩的話,奴婢去跟徐姑姑說說,也許行得通。”
徐姑姑便這洛陽宮裡主事者。
“當真?”芄蘭驚喜地瞠目瞪著她。
秋菊忙垂下眼去解釋,“奴婢只是提議,也不知道徐姑姑會不會答應。”
芄蘭興沖沖地拉過她便奔出涼亭,“不管她答不答應,你既然有提議就說明這個辦法有幾分可行性,咱們去試試!”
===============================
註明一下:這裡的小餅就是月餅的前身。
中秋節的說法是到宋太宗當皇帝的時候才有的(這一點下一節也會提到),北宋初期的中秋節還沒有明文規定為“中秋”。那個時候有叫“仲秋節”、“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團圓節”、“女兒節”、“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等等很多種。
當時,北宋的皇宮裡吃的是宮餅,民間吃的是小餅、月團,這些中秋節特製的餅類又被稱為“荷葉”、“金花”、“芙蓉”等,製作方法非常精巧。
()
在本節中,我提到以做糕點的手法融入小餅的工藝中,讓小餅多了份鬆軟,這是我自己瞎想的,沒有任何依據……咳!看官們看看也就罷了啊~
如此~
下週再見嘍~
第56章、重疊淚痕緘錦字(2)
中秋節的起源很多,但正式明文規定中秋節為節日卻是在北宋太宗年間,當時宋太宗在京城開封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的正中,屆時萬民同慶,舉國同事。
而芄蘭所在的開寶九年,雖還是太祖年間,中秋這一天還未被列入節日,但在民間,這一天的活動卻相當的多。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又因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自古便有少女在中秋月圓之時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洛陽城內到處都懸掛起了精巧的燈籠,有幾處城門前豎起了十來丈高的燈架,上裹金銀織錦料,裝飾著萬盞彩燈,遠遠看去如海市蜃樓般美妙。
芄蘭與秋菊喬裝成普通少婦模樣混在人群中一路行來,看到如此燈景情不自禁地感嘆了一聲。難怪秋菊會提議出來,沒想到城裡居然這麼熱鬧,就算自己是個“囚犯”,今天也算得到特赦了,方才她們去找徐姑姑居然沒受到半點阻撓,只不過——
芄蘭側目覷了一眼緊跟在後的幾人,無聲笑了一下。
這幾人是徐姑姑以保護名義派遣而來,究其底也不過是“看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