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了,但是留在此處,這位大人是否會反悔此時的話也是疑問,和人所作所為就是明證,他們嘴裡許下諾言,說什麼不會侵佔田畝,會公平買賣,但是他們一站穩腳跟後,即刻翻臉無情。
“族長,我軍開墾出田畝後可開墾出兩萬畝田地交於族中,作為族產,族中之人不予打散,可以一同過活。”趙烈繼續說道。
“大人,此事重大,可否容我幾日。”卡納東猶豫說道。
“可以,族長回去可與族人商議後答覆,本將予族長五天時間。”趙烈說道,太長的時間等不起,在此地真正的寒冬到來前,破虜軍必得建立起基礎來,以避寒冬。
“此外,族長我們將要在此建房,需用大批的木材,還須大批人手,我意從你族中僱傭,每人每天供三頓飯,每月一個銀小盼。另外你們還可將打到的獵物帶來,我軍全部收購。”
“將軍需要多少人?”卡納東問道。
“多多益善,一千人也不多啊。我們將會在這裡派駐數千士兵,二十餘萬百姓,需要在平原地帶新建大城和村屯。”山田翻譯過來的話讓卡納東目瞪口呆。
山田則是有容乃焉,看看明國大人的實力,數十萬的人就在幾年內運到,這比島上的人都多多了。
卡納東憂慮的返回漁村,在村前的緩坡上他遙望佈滿海灣的龐大艦隊,在碼頭四周忙碌的甲兵,深感過去他為之自豪的閱歷簡直不值一提,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這個時代他從未接觸,無從瞭解,他感到茫然無助,卻找不到可以依仗的助力,幾天內他就得定下全族的命運,生存或滅亡的壓力讓他從未感到族長的擔子如此沉重。
直到卡維來到村口接他,他才緩過神來。
當夜他輾轉反側,思慮一夜,最後的結論是順從不搬離,到北方大陸上建立一個新的定居點就會引發同其他原有部族爭奪獵場、漁場的衝突,也是生存或死亡。
既然都是這番結局一動不如一靜,留在此處看看到底明人如何行事再行定奪。何況還可以有銀錢糧米收,何樂不為。
第二天他將全部頭目召集起來。
“族長,我不服,為何我等要將土地讓給他們。”卡維瞪著牛眼,十分的憤怒,這是歷代先祖鮮血和性命換來的土地,丟了這裡就是失去了家園。
還有一些人也是表示不滿。
“那麼你們能擊敗明人的軍隊嗎,能否將他們趕下海去。”卡納東瞪眼問道,他挨個人看過去。
“也可以遷到別處去。”一個聲音說道。
“遷到其他地方就會同其他部落為了當地的漁場獵場拼死搏殺,再說明人幾年內將會到來幾十萬人,他們是要吞掉整個島子,往哪去。”卡納東大喝道,“整個島都會被佔去,往哪去,全族的人上哪裡去。”
最後,眾頭目無奈的接受了卡納東的提議,先留下看看明人此地的所為再決定本族下一步的動作。(未完待續。。)
ps: 有讀者說這是去庫頁島嗎,不是,有宋以來,就將北海道稱為蝦夷地,這個稱呼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這個時期的倭人還沒有大舉進入北海道,他們不過是在北海道的西南建立了一個松前藩,同時松前藩向東南的十勝平原開始滲透。但是中部北部北海道最大平原都是勘測過,沒有大規模進入,主角當然瞄著這個後世日本最大的糧倉養兵屯田,倭人肯定不會放棄,戰爭是必須的。
第一百五十二章 開拓的第一步
三天後,軍兵遼民的身體稍稍恢復,趙烈即刻命令開拓行動開始,數千人開始忙碌起來。
首先是在海灣建立船廠的位置,擴大碼頭、棧橋,建立炮臺。
尤其是炮臺,趙烈沒有打算建立大的城池,他打算在海灣兩側環立的半山上建立兩個炮臺,封鎖海面,碼頭附近兩個炮臺守衛棧橋碼頭。
在預定將來的城鎮位置的東南西三個方向各建立兩個大炮臺,安放巨炮屯駐兵馬,即可炮擊遠方,也可在敵人到達近處時守護城鎮,配合城內的反擊。
城牆趙烈不打算建立了,方茂四周不是平原,騎兵不能大範圍的展開,至於步兵攻打,趙烈相信在遠東的土地上還沒有比自己麾下的破虜軍更強橫的步兵,甚至在這個島上根本就不可能出現擁有大批騎兵的敵手,省下的錢財還是留在平原地區的建城吧。
經過經年的飽食和勞作強壯起來的三千名遼民分成數隊有組織的忙碌起來。
首先是軍營、難民營、馬場,這都是人馬休息的地方,不但要建,還要往大處建,難民到來是越來越多的,馬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