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2/4 頁)
選出來的,並非是評委……所以,《突襲》只要能夠得到影迷們的喜愛的話,那想要得到這種獎項其實還是存在一點可能性的。
但《突襲》能夠完成嗎?
現在的陳惜,不僅僅是想要開拓自己的海外市場,同時他的心中也憋著一口對那個約翰遜的氣,很想要透過這部電影的成功來讓他把之前說過的那些話給連土帶灰地吞回去。但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實現,中間需要的東西也特別多。
現在,陳惜還是把主要關注的眼光放在了《突襲》的多倫多征程上,因為之前的表現都還不錯,再加上其他一些影迷們的評價,現在的《突襲》也得到了增加一次放映的機會,這個機會是比較難得的,畢竟很多的影迷們想要找到一部電影投票,那好歹也得先看過這部電影才行……
與此同時。國內對《突襲》的關注一點不少,甚至於有那麼一些媒體,他們的眼睛咄咄逼人,對於這部電影的關注讓他們用盡全力放在上面。也就聽到了《突襲》現在在海外的一些評價,聽到了這個片子現在得到的好評。
“《突襲》國外口碑飆漲,或有望成多倫多電影節華語電影代表。”
“陳惜新作北美獲贊,多倫多電影節中國動作片復活。”
……類似的報道有不少出現在了國內的媒體上。尤其是出現在各大網站上,雖然說很難上頭條,但是在一些板塊之內還是有著不錯的點選率和評論率……只不過。媒體這種東西,總只是為了吸人眼球,節操什麼的都可以不要。
他們為了自己的新聞的曝光率和關注熱度,可以在標題上大下功夫……
就好像當年他們吹姚銘,之後吹綠箭聯,吹出了太多太多的黑……當然,姚銘本身也的確是強大,撐起了火箭隊的天空,但綠箭聯被媒體吹成大前鋒之神,到美國之後所有人只能跪舔……結果真到了真場他的發揮不盡如人意,大家對媒體報道的怨氣和反感卻都發洩到了綠箭聯的身上。
這些東西還真是讓人無奈……
但就算是這樣,明星還是要依賴媒體,這是兩者相互依賴並存的局面。
不過這些報道讓很多的人對《突襲》在美國的表現真是充滿了強烈的期待,不得不說,大家對這種事情真的是很上心,如果確切地弄清楚了媒體報道屬實的話,那真的是很不錯的事情。
但目前為止,媒體也知道很難有真正的說服力,畢竟眼下出現的一些好評大部分都是在社交網路上,真正權威掌握影評工具的一些人卻並沒有就此發表什麼意見,所以,媒體這邊暫時停止了對這件事情的深挖,但是也有很多人因此更關注《突襲》在多倫多的表現了。
本來不少人就已經對多倫多充滿期待,現在又有陳惜的《突襲》這種期待就更強。
……《突襲》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展映就這樣發生,一共展映四次,這真的是相當棒的待遇了,在這四次展映之後,看了《突襲》並且喜歡上的影迷變得越來越多。
於是,《突襲》開始出現在各大社交網站上的訊息也是越來越多,有很多沒有能夠到現場觀看的人都挺遺憾的,畢竟整個多倫多隻是展映四次。很多人其實一直都比較關注多倫多電影節上各種電影的放映情況,所以他們會尋找有關於多倫多的一切資訊,現在既然有了《突襲》這樣一個華語電影,大家也感覺到自己的關注點就更明確了一些,也付出了更多的經理在上面。
而《突襲》在多倫多電影節上的幾場展映,第一場的時候,上座率相對來說低一點,是70%,但是之後的幾個展映,上座率都沒有低於過80%,甚至在第四場,也就是多倫多電影節展映的最後一場,《突襲》直接得到了突破95%的恐怖上座率……
這樣的上座率也就證明了《突襲》這部電影已經得到了影迷們的認同,在北美這種電影已經深入人心,大家的觀影水平也普遍比較高的地區,一部電影如果得到了這樣的口碑,在票房和上座率上一般也不會太差。
其實《突襲》的確不是那種按套路來出牌的普通電影,這是一部劍走偏鋒,把一些東西發揮到了極致的片子,但黑貓白貓,抓得到老鼠的才是好貓,這個偉大設計師的話用在這些地方其實比較合適。
伴隨著上座率一起飛漲的,就是大家對《突襲》的好評……其實,影迷們對這個片子的好評與這部電影得到更高的上座率,這是相互促進的一種良性迴圈,彼此讓對方變得更壯大。
四場上映下來,根據上座率的顯示和電影廳的人數來看,已經有了接近一千人看過《突襲》,更何況,這還是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