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繡。立國之初,透過科舉產生的官吏數量勉強夠用,但是後來大周朝內部狀況不斷,不斷有官員被殺,再加上科舉取士非常嚴格,不合格者不準做官,每三年一次的進士數量都是有數的,根本無法彌補官吏的缺員。
朝廷曾一度放寬科舉取士的標準,但是擴招之後產生的進士,質量明顯不如以往,到了地方後,根本無法勝任地方上繁雜的政務,惹得民怨沸騰,怨聲載道。故而這一制度試行不久之後,就廢止了。
在千餘年前,大周朝史無前例的出現了一位女皇帝,在她的強力推動之下,大周朝開始有限度的放開女子讀書的限制,逐漸的產生了一些女秀才、女舉人、女進士等。
朝廷專門為這些人開闢了女科。按照比例取士,然後分配到全國各處任職,這一舉措有效地彌補了官吏不足的現象。
只是女帝在位的時候,有她的全力支援和推動,還好說一點。等到女帝駕崩之後,大周朝又換成男皇帝,對這方面興趣缺缺。再加上女子做官,有很多非常現實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別的不說,單單結婚生子就是很大的問題。
那些女秀才、女舉人、女進士找不到婆家的,比比皆是,功名越高,越是沒有人登門提親。大周朝的男人們還是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對這些科舉場上的女強人,個個都是敬謝不敏,避之唯恐不及。
到了最後,很多女秀才、女舉人、女進士不得不屈從現實,找一些販夫走卒草草成親,這距離她們的理想婚姻,差距實在是太多。可即便是這樣,從她們的家中也頻頻傳出家庭暴力的訊息。
到了現在,大周朝的女性們紛紛畏女科如虎,不是沒有辦法,或者特別有興趣的,基本上都是繞著女科走。全國上下莫不如是,如今,已經很少有女子參加科舉了,朝廷每次會試雖然還專門開女科,但是報考之人卻是越來越少,朝中已經多次討論是否要取消女科了。
跟秦之初同桌的三位女舉人,有兩位年紀都非常大了,一位四十多歲,一位五十多歲,另外一個年紀跟秦之初相仿,面目還算清秀。三女都是眉目低垂,眼觀鼻,鼻觀心。在這樣一個男性佔了絕對多數的場合,她們三個都顯得有些拘謹,唯恐被人指摘為輕佻。
整個豫州只有三名女舉人,其他州省的情形也差不多是這樣,千餘年曾輝煌一時的女科取士,如今卻沒落至斯,不能不讓人心生感嘆。
與其他桌熱火朝天的氣氛不同,秦之初所在的這桌顯得有些沉悶,三位女舉人不用說了,從頭到尾,連句話都沒說,其他三位舉人也都是悶葫蘆,連屁都不放一個。
秦之初沒話找話,三番兩次挑起話頭,始終沒有得到回應,也就不再自討沒趣,他一邊喝酒吃菜,一邊打量著徐世森、蕭蔚湶等人所在的那一桌,暗忖著該尋找什麼樣的機會,去結交一番那些最有可能金榜題名的舉人們。
第022章 書童的問題
第022章書童的問題
不止秦之初在關注徐世森、蕭蔚湶等人,滿大堂上百位舉人都在關注著他們。他們就像是豫州的日月星辰,總是光芒四射,走到哪裡,都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一批人。
其實,能坐到那一座上,只是最有可能金榜題名罷了,不代表著他們一定能夠躍龍門。每次會試,考前呼聲高的,事後落榜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參加十次八次都無法金榜題名,落得個鬱鬱而終的下場。
所以正確的方式是要對這些金榜題名機率比較高的人,保持比較高的關注度,對其他人,也不能忽視。這就相當考驗平日做人的人品了,那樣目高於頂,習慣用鼻孔對著人的人,是無法獲得比較大範圍的認同的,當然,他們要是也實現了金榜題名的夢想,就不會有人計較他們的失禮之處了,別人反過來巴結他們還來不及呢。
受父親影響,秦之初身上多少有些商賈氣,習慣性的會盤算利益得失,他也養成了無時無刻不琢磨人的習慣。
這次進京,他最大的目的,無非是能夠順利的金榜題名,一甲、二甲,他是不敢想的,能夠進三甲,他就謝天謝地了。只是那位致仕進士對他文章的評價,讓他對這次的禮闈沒有一點底,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倘若能夠進入三甲榜單,得賜同進士出身,最多也就是外放做一個七品小官,這時候,他就需要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大的靠山,以便日後能夠升官。
在進京的路上,秦之初選中了韓青石,只可惜韓青石只是韓國公府上一個庶出的子嗣,究竟能夠幫到他多少,他是一點把握都沒有。所以他還需要再在別的人身上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