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人雪萊的墓誌銘是莎士比亞《暴風雪》中的詩句:“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
聶耳是我國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誌銘引自法國詩人可拉託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著大海的濤聲。”
愛爾蘭詩人葉慈的墓誌銘是他去世前夕寫的一首詩的最後十七個字:“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
數學家馬克勞林是牛頓發現和培養的,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六個大字:承蒙牛頓推薦。
前蘇聯科學家施萬維奇畢生研究蝴蝶花上的色彩和圖案。他的墓碑上刻著他心愛的蝴蝶翅膀花紋。
一個正十七邊形。德國數學家高斯因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死後在墓碑上刻上了這一圖形。
柯南道爾:亞瑟·柯南道爾爵士:真實如鋼,耿直如鐵。
《讀者文摘》創始人德威特·*:最完美的壓縮。
赫爾岑:他的母親和他的幼子乘船遇難淹死在海里;他的夫人患結核去世;他17歲的女兒自殺死去,他的一對3歲的雙生兒子患白喉死亡。而他就只活了58歲!但是苦難不能把一個人白白毀掉。他留下30卷文集,留下許多至今像火一樣燃燒的文章,它們今天還鼓舞著人們前進。
大文豪蕭伯納的墓誌銘:“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誌銘:“恕我不起來了!”
對任何一位畫家的讚美,又有什麼樣的語言,能勝過出現在義大利畫家拉斐爾的墓碑上的:“活著,大自然害怕他會勝過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會死亡。”
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墓誌銘精煉:“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於此。他曾經生存、寫作、戀愛。”
伏爾泰,這位《哲學通訊》和史詩《亨利五世》的作者,順理成章的在專門迎葬偉人的先賢祠裡佔了一“席”,並受到這樣的讚美:“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他拓展了人類精神,並且使之懂得它應當是自由的。”
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誌銘出自哲學家柏拉圖之手:“美樂女神要尋找一所不朽的宮殿,終於在阿里斯托芬的靈府發現。”
傑弗遜是和華盛頓、林肯齊名的美國三大偉人之一,美國的第三任總統。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寫的:“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亞大學之父。”
盧梭:“睡在這裡的是一個熱愛自然和真理的人。”
馬克·吐溫:“他觀察著世態的變化,但講述的卻是人間的真理。”
愛倫坡:“烏鴉說,此人不再來。” 。。
名人墓誌銘(2)
著名科幻小說家威爾斯73歲時,給自己寫了一句很短的墓誌銘:“上帝將要毀滅人類——我警告過你們。”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逝世前,已被耳聾的痛苦折磨了二十餘年。這位偉大的樂聖生前給人類創造了那麼多不朽的音樂,而他臨終前只留下這樣一句令人傷感的遺言:“我將在天堂裡聽到一切。”
法國著名戲劇家拉伯雷臨死之際,顫動著嘴唇,輕輕地說道:“拉下帷幕吧,喜劇已經結束了。”
英國著名詩人濟慈,當他意識到自己的死亡已經來臨時,把他最後的思想表達在詩中:“我感到我的上面長滿野*。”
英國詩人拜倫已厭倦了生活,厭倦了戰爭,並且因發高燒及長久未進食而消瘦無力,他輕聲地說道:“現在我想睡了。”說完,他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英國作家戴?赫?勞倫斯在病床上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現在覺得心神舒暢。”因寫《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而名噪一時以至於惹上官司的這位英國小說家,曾被世人議論紛紛,而現在終於可以無憂無慮地告別紅塵了。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一直活到八十高齡,這位顯赫一世的君主到了生命最後一刻還顯得精神飽滿,他看到大家都圍在他身邊哭泣,便大聲說:“為什麼哭,嗯?你們以為我是長生不死的嗎?我原以為死亡要比這難受得多呢!”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死得很安詳,面對死神,他說:“我已經準備就緒。”
美國空軍頒發紫心勳章給麥洛維奇,表揚他在越戰中的英勇表現。後來他被發現是同性戀者,於是被解除軍職。其墓誌銘為:“當我在軍隊時,他們因我殺害兩個人給我一枚勳章,卻因我愛一個人解除我的職務。”
雨果:“希望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