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3/4 頁)
平收拾了院子才回老院兒去收拾。
值得一提的是,洗三這日,陳趙氏差人送了滿滿一籃子雞蛋來,並幾樣時令的新鮮水果,說是她忙來不了,就表表心意。老張頭當下便叫人送回去了,連看都沒看。
直到忙完安英的婚事和樂臻的洗三,張趙氏和老張頭才專心的去翻曬了一下收上來的麥子。這麥子一從地裡打回來,只是粗粗的曬了個半乾,就匆匆收起來了,接著要忙安英的婚事,又並上了樂臻的洗三兒,安英的回門兒,一直都沒騰出空兒來。
好在今年天氣不錯,麥收的一個多月裡都沒見下雨,老張頭順利的曬好了麥子,留下自家吃的,剩下的全賣了換了錢。送走一個還有一個,現在要為安寶成親攢錢了。
麥收過去後,天很快便熱起來了,又是一個月滴雨未下。
時候進入大暑,盛夏最熱的時候,天空只是飄了一點雨星子,然後便沒了動靜。
田裡的莊稼已經乾的發了黃,按理麥收後種下的玉米這時候該有尺來高了,此時卻沒半尺高,一株株還幹黃幹黃的,田裡的土壤都乾的裂了縫,平時丈寬的小水河只剩下了涓涓細流,露出乾裂的河床來。
除了紅薯之類比較耐旱的作物情況還能好一些之外,整個張家村一片黃撲撲。
一些急不住的莊稼人不顧毒辣辣的太陽,乾脆拿水桶往田裡挑水澆地。總不能這樣眼睜睜看著旱下去,到時候顆粒無收,單憑收的那點麥子,是要餓死人的。
安平家現在雖然不種地了,但是情況卻比一般的農家還緊急——他養了好幾池的魚,原本滿滿意的水位現在只剩了一半,魚都快擠在一塊了,每天都有氧死掉的。而且這點水也在漸漸的往下褪,等幹了池子,安平就要賠大發了。
見老天實在沒有想要下雨的意思,村裡村民們紛紛挑起水桶跑到瘦的可憐的小水河裡,挑水澆地。原本就沒剩多少的小水河,才挑了幾天,便斷了流——上游那裡也開始挑水澆地,等水流到張家村時,已經沒剩多少,全滲進乾裂的河床裡了。
安平帶著週一丁幾個也挑了點水給魚池加了加水,可是魚池那麼大那麼深,以前都是直接從河裡引水,現在這樣一桶一桶的挑,無異於杯水車薪,根本沒什麼作用。而且,現在連水都沒處挑了,眼睜睜看著水池裡的水位一點點降下,只能抓緊搶賣池裡的魚。
晚上, 安平便跟藍氏商量,現在家裡有了樂臻,樂淵都沒有地主睡覺了,必須要再加蓋一個東廂。而即然要動工,不如動作大一點,乾脆將整個院子翻一翻,這個院子以前看著還行,現在瞧瞧,實在是太粗糙了。
安平講,即然要翻院子,不如直接買個新院子搬家。
家裡現在雖然有錢,但畢竟還是要依靠於養魚的營生。一旦魚池沒了水,就等於要了一家人的命。如果再呆在張家村,萬一遇上連年旱災,可就麻煩了。 不如搬到上游的村子去,只要旱時有水,就什麼也不怕了。
比如今年吧,小水河在藍家莊時,還有一丈寬,到東王屯時變大半丈,到靠山村變半丈,到小李村變小半丈,再到張家村時,就直接沒有了,下游的葦蘆村更慘,河床都乾透了。
今年的旱情真不一般,安平魚池裡那麼多魚,緊急之中只賣掉一小半,還有大半掙扎在那點泥水裡,再過幾日就要變成魚乾了。藍氏對此也深有體會。
現在家裡孩子這麼多,不翻房子是不行了。即然要翻,不如直接買個新院子搬過去,還有助於養魚的營生。饒是藍氏節約,這次也同意了安平的說法。
一度過眼前這個難關去,就開始張羅搬家的事,明年入夏之前要尋到地方,否則明年萬一又幹旱,真的要賠大發了。
對於搬家的提議,樂清舉雙手贊成。
現在在張家村的營生, 連全村都發動起來養菇了,生意基本已經做到了極限,想要再有所發展,就必須搬家。最好麼,搬到鎮上去,鎮上繁華,店鋪林立,對於發展生意是很有利的。
不過現在麼,家裡在生意方面才剛起步,而且還有養魚的營生,搬到鎮上肯定不現實。而如果要搬到別的臨水的村子的話,靠山村無疑是個最好的選擇。
如果搬家的話,張家村的菇屋和魚池還是可以由週一丁三人照顧,院子正好可以供給週一丁三人晚上睡。他們現在一個睡在魚池邊上臨時的小破屋裡,一個就呆在菇屋裡,到底不是長久之計。
一家人商量之後,一致達成共識
眼下的旱災過去之後,就搬家
安平當下便跑去靠山村給徐三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