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祿,十年內免徵役、稅。允許自由開發,設屯田軍使、副管理(文官)。朝廷不發糧餉。
除冗兵之策:
一、禁軍中凡年過六十者,願返鄉者自便,遣銀三十貫,無親屬者強制轉入屯田軍。
二、禁軍中年四十五至六十者,聽自便,轉入工程軍或屯田軍,願退役者,五年內役、稅減半。
三、禁軍中年四十五以下者,每歲考核,名次在最後百分之十者,轉入工程兵或屯田軍
四、禁軍中級軍官亦得考核如上
五、去黥配
六、西北暫不實行
七、廂軍按年裁減,舊廂軍全部轉為工程兵或屯田軍
……
練兵之法:未定。
軍制:
禁軍:共三十萬,其中馬軍三萬,步軍二十三萬,水軍二萬,侍衛親軍馬軍八千,侍衛親軍步軍一萬二。
步軍每三千人為一衛,長官為指揮衛一名、副指揮衛一名、行軍衛參謀若干名;每一萬人為一司,長官稱指揮使、副指揮使,行軍司參謀。全國共二十三司指揮使,有事時統兵官稱都指揮使、經略使,不常設,有事則設,無事則省。
士兵一般六年退役,使軍官不能私恩。軍官親衛隊不得超過六百人,亦按常例六年退役。又每司、衛皆有一百軍法隊,長官為監軍使,監軍使不得參預指揮、訓練,亦當遵軍訓,一般並不作戰,按資升遷。軍中處斬行軍參謀以上軍官,將領不得擅行,須交監軍使押送回京送軍法處審問定罪。監軍使記錄戰爭情況,如實上報,可處斬臨陣脫逃、叛亂等人。監軍使監陣脫逃,第一副監軍使、主將皆可立斬以聞,每監軍使設三副使,三副使與監軍使並不相統屬,各自記錄報聞。若監軍使死,則第一副使接任,依次如此,互相監視。
國家軍機,決於樞密院與兵部。
樞密院有樞密使、副數名,下有作訓司、軍法司(管軍法官、監軍使)、侍衛司、樞密會議(使、副、高階將領、元老大臣參加,向皇帝提供決策建議,討論戰爭方針)、審官司、細作司。
兵部轄考功司、軍器監、群牧司、兵籍司、屯田司(在工部還在兵部未定)、武學監
以上,必有不夠周詳之處,請大家賜教。
作品相關 關於忌諱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07…11…16 8:30:02 本章字數:984
王安石在趙頊面說石越當為子孫相,有謂大不敬者。實不然,當年仁宗得蘇軾謂子孫相,難道說是在自咒其死?歷來皇帝之壽不長,大抵中主以上,皆能自明。宋代君臣說話,殊少忌諱。例如《清波雜誌》記:神宗問蕭注:“文彥博跛履,韓琦嘶聲,如何皆貴?”蕭注答道:“若不跛履嘶聲,陛下不得而臣。”這種話說出來,若在滿清,則是欲置大臣於死地了,而在宋朝,皇帝不過一笑了之,而士林亦不過以為高論,誰曾以為是大不敬?另外韓琦之子(或孫)曾作書,謂皇帝非韓琦不得立,語涉悖狂,滿清不論,便是在漢朝,非族誅不可,但在宋代,亦不過輕輕挨批評而已。宋人風範,實非他朝所能比,乃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特殊的一個時代。若以他朝之精神來揣宋人之實,未免差之千里。
若想揣見宋人風貌,阿越為寫《新宋》一書,頗涉故典,略有一得之愚。《宋史》、《續通鑑》、《宋史紀事本末》等史書可以為綱,知其大事節要;而細微的精神,還得向筆記小說中尋。筆記小說中所記人物,一個個面貌生動,真正能讓人感覺到那是一個可愛的時代。若司馬溫公,在下學史,素所景仰,平素與友論及,皆稱溫公而不名。此公給人感覺,不過是一個滿腹學問,為人方正的迂君子,至少也是一面嚴肅相。而讀筆記小說,所記一事,則讓人覺其另有一種可愛處。筆記記載:司馬君實有一老僕,一向稱呼溫公為“君實”,蘇軾異之,對僕說,你應當叫“君實相公”才對,老僕此後便如蘇軾所說呼之,司馬君實嘆道:“吾家有一良僕,卻被蘇子瞻教壞了。”小小一則筆記,司馬光、蘇軾、老僕三人的風貌,便躍然紙上,讓人不覺莞爾。
其他如範純仁在陳,以俸金作布被三千,以濟寒士,門下亦常多有食客。若在某朝,或謂其收買人心,易為奸人所誣害。而在宋朝,範純仁雖在貶中,亦無人以此為口實。故小說之中,桑充國能行仁義而無後患。
如此種種,請諸君明鑑。小說所敘,是天水之朝事,而非滿清事,今世中國,所傳之傳統,實滿清之傳統,天水一朝精神絕斷千年之久,凡論及當時之事,若以想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