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4 頁)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07…11…16 8:30:07 本章字數:10713
如果我們有立場的話,我們的立場就是中立!
——《汴京新聞》評論員
王安石給皇帝見過禮後,抬頭就看到放在御案上的報紙,又看了石越一眼,便知道皇帝和石越肯定在談論《汴京新聞》的事情。
石越給王安石行過禮,站到一邊。就聽趙頊笑道:“丞相此來,有什麼事嗎?”
王安石答道:“陛下,臣是為了這《汴京新聞》而來。”
趙頊笑了笑,說道:“這倒巧了,朕剛剛就和石卿在說這事。石卿,你把剛才的事向丞相說一遍吧。”
石越應了一聲,便又把之前討論的事情,和王安石細細說了一遍。
王安石一邊聽,一邊思考。等石越說完,他立即就清楚皇帝和石越的想法了,當下皺了皺眉,說道:“陛下,臣以為定下條例管制,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只是任由他們這麼非議朝政,只怕終有一天,朝廷大事,要受流俗影響。聖人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些人公然點評朝政得失,雖目下看來無大不妥,但長久看來,終會有隱患。若要議訂條例,應當在條例中對嚴厲禁止此等事。”
石越心裡卻始終有一個維護言論自由之心,見王安石這些說,心裡不由有些急,也說道:“陛下,臣以為丞相所慮,雖不無道理。但治國之道,當剛柔相濟,徒以剛強,必將自折。況且士民與天子,若連為一體,則國家昌盛,若互相猜忌,則亡國可待。故民者水也,當因勢利導,物有利弊,當取其利而防其弊,不必因噎廢食。自古奸滑之吏,欺上瞞下,御史之設,不能盡數繩之以法,有報紙從中監督,只需事先有法令約束,使其言必有據,不敢造謠誹謗,則未必不可得其利。若一意禁止,則是使上下相隔,非上策也。況孔子雖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然孔子教弟子三千,未必不言政事,孟子在稷下,亦未必不言政事,此皆聖人權變之道,後之學者,也不必徒守經文。”
王安石見他說到“徒以剛強,必將自折”,心裡不由一格,倒似覺得石越在諷刺自己一般,但細揣石越語氣,卻挺誠懇。他想起宣德門前之事,暗暗嘆了口氣。自己若一意執著,倒似自己有什麼要欺上瞞下之事,怕讓皇帝知道一般。當下不再爭執,說道:“石越所說也不無道理。臣以為可著中書省、禮部、刑部、翰林學士共議,制《皇宋出版條例》,再下廷議,頒發執行。”說完這話,他自己也有點覺得自己變了許多。
石越見王安石退步,也說道:“臣以為丞相所言有理。”在石越來說,只要《皇宋出版條例》頒佈,不管其中管制了什麼,最起碼的,是官方認可了報紙的存在,這一點的意義就是非凡。至於其中有所限制,不僅可以辯論,以後也是可以修改的。
而僅以這一點來說,那麼桑充國的《汴京新聞》也是知道,所以在傳出來朝廷有意制訂《皇宋出版條例》之後,《汴京新聞》的社論立即表示歡迎。
雖然新黨中也有人在擔心《汴京新聞》會在以後借民意攻擊新法,為新法的執行增添許多麻煩,但是大家也知道王安石自白水潭之獄後,政治威信大受打擊,這時候在無關緊要的《汴京新聞》上再次激化與石越、桑充國的矛盾,是相當不智的。
何況石越等人動輒以“言者無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為藉口,而皇帝本人對此也頗有興趣,再去爭執,實在不見得能討得好去。這個道理,便是王安石心裡也明白的。加上還有許多讀過書,卻沒有機會做官,或者官職卑微,或者頗受打壓,不能對朝政發表意見,心裡卻老想著“以天下為已任”計程車大夫,這時候突然發現報紙這個東西,可以讓他們說出心中想說的話來——這一批潛在的支持者的力量,實在也是不可小視的。
在這種情況下,新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保馬法》、《市易法》的制訂之中。王安石此時並不知道,王韶已經在西北取得軍事上的大勝利。否則的話,他只要把《皇宋出版條例》稍稍牽制一下,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了。但是,此時報捷的使者,依然還在路上。
五月一日,雖然馮京與石越極力反對,《保馬法》與《市易法》依然寫出草案,上呈皇帝御覽,皇帝當天即御批二府三司諸寺監、翰林學士共同討論。
五月二日,崇政殿,石越上《保馬、市易二法情弊札子》,預言保馬、市易二法推行後可能出現的弊端,而文彥博、吳充分別上《官不與民爭利札子》、《保馬法事繁弊多札子》,明確表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