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2/4 頁)
免衝鋒時跑散。但是明顯與眾不同的是,所有的戰馬,都穿著皮甲!騎士身上也穿了一種奇怪的鎧甲,這種鎧甲只在幾個要害處採用了鐵片,大部分地方,則明顯是皮甲。騎兵們也並不象普通的遼國騎兵一樣,以弓箭為主要武器,他們手中的武器,全是雪白的長刀!
大地在許多馬蹄的踐踏之下,沉悶的哼起來。大隊騎兵似洪流一樣湧向耶律連達軍。騎兵們發出震動天地的呼叫聲。那支三千人的騎兵部隊,在馬上伏低了身子,憑藉這薄薄的裝具,在不到兩裡的距離,硬生生頂住正面飛來的箭雨,向耶律連達的陣腳衝來。他們的兩翼,各有一大隊普通的遼國騎兵,好像兩條巨蟒一般爬向耶律連達軍的兩側,密集的箭雨如同蝗蟲一樣,在空中飛舞。許多人在衝擊的過程就倒了下來,但是他們的馬匹卻依然隨著洪流湧向敵軍的陣地。整個天地間,到處響徹著馬匹的踏地聲,戰士的呼喊聲;彌滿著臭不可聞的馬汗味,死傷者鮮血的腥味……
耶律連達的軍隊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也從未見過這樣的戰法。他們習慣於遠距離攻擊,利用自己機動性打擊敵人;從來都只有他們衝擊敵人步兵的陣腳。但眼下的狀況讓耶律連達的前軍很快陷入混戰之中,他們不得不和一支裝備比自己好的軍隊進行肉搏戰;而在兩翼,蕭阿魯帶的軍隊一邊發箭,一邊保持距離,緩緩向後移動,待到耶律連達發現之時,他的兩翼已經身不由己地遠遠脫離中軍。耶律連達的陣形,在他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七零八碎,便象是一群失散了的大雁。唯一沒有亂的,只有耶律連達的中軍。
“鳴金,撤兵!”雙方的交戰僅僅持續了半個小時,耶律連達就下達了有生以來最英明的命令。在中軍的掩護之下,交戰諸軍很快退出了戰場。耶律連達付出的代價,是兩千人陣亡。蕭阿魯帶似乎無意追擊,他的軍隊,牢牢的釘在長樂城東邊七八里左右的地方,等待著任何來救援長樂縣城的部隊。
耶律連達心有不甘的向耶律伊遜發回戰報:吾師被六萬叛軍阻於長樂縣城外十里;長樂縣城似未失陷。
***
在接到耶律連達戰報的同時,耶律伊遜也接到了下游的報告。蕭奪剌與蕭迂魯已經從下游渡過潢河,攻克上京道之松山州。大軍現在已直奔于越王城而去。從旗幟與人馬來判斷,至少有四萬大軍。
耶律伊遜徹底糊塗了——必定有一處在虛報兵力。長樂城不可不救,長樂城失守,則保和館危矣,自己的右翼與後方都受到威脅。於城王城緊緊挨著上京,若真被攻擊,不救會使軍心動搖。但眼下的問題是,如此寒冷的天氣,四萬人進攻于越王城,可能嗎?糧草如何轉運?即便他們在國境內打草谷,也無法滿足四萬大軍的需要。而且,千里奔波去救于越王城,不如攻擊分兵之後,兵力空虛的耶律浚!
耶律伊遜已經問過地方上的老人,相信兩日之內,潢河必然結上厚厚的冰。是分兵救長樂城,還是集中兵力,主動出擊?耶律伊遜陷入猶豫當中。他心裡非常明白,自己很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當中。
第二卷《權柄》第四集《湖廣初熟》 第七章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07…11…16 8:30:14 本章字數:10679
長樂城。
長樂城守將眼睜睜看著城外敵軍的旌旗越插越多,最後終於漫山遍野,不知道敵人來了多少軍隊。他眼睜睜的看著一支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從城外經過,將長樂城視為無物,卻也只能忍下這口氣。
因為在城外,插著一面無字黑色將旗。
耶律信始終沒有攻城,梅古悉部的俘虜已經全數死在長樂城守軍的箭下,他的目的也已經達到——讓城中原渤海國的居民對守軍產生不信任感。射向梅古悉部俘虜的每一箭,都在動搖著敵人的軍心與民心。耶律信如果想要攻下長樂城,已經不是一件難事。長樂城的守軍,在耶律信眼中,已經等同於死人與俘虜。
他甚至懶得和長樂城的守將對話。
長樂城東郊,耶律連達的大軍與蕭阿魯帶的軍隊已經對峙了一天。蕭阿魯帶沒有任何進攻的意願,而耶律連達卻沒有任何進攻的勇氣。
“潢河之水馬上就要結上厚冰了。”蕭阿魯帶瞥了遠處的河流一眼,悠悠說道。
“阿斯憐的軍隊,已經快到保和館了吧?”說話之人的聲音極其柔軟。蕭阿魯帶回過頭,打量眼前之人:雪白的窄袖圓領齊膝外衣,領間繡著虎紋,頭上戴著幞頭,足下穿著長統靴,騎在一匹雪白的駿馬之上,腰間佩著一柄長刀。若非此人眉宇之間流露出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