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第3/4 頁)
不能一舉而成大事,然誅耶律伊遜、耶律孝傑不在話下。好過坐而待斃百倍!”司馬夢求聲色俱厲。
耶律浚遲疑道:“一切都沒有準備。”
司馬夢求聽出他的猶豫,當下森然說道:“正是沒有準備,才能事起突然。殿下與臣白衣而行,若能成功,則大事可定,效唐太宗故事,遵皇上為太上皇即可。若不成功,蕭大人還控制中京,中京、西京、南京三道百姓皆知殿下之明、皇后之冤,民心豈不可用?”司馬夢求到了這個時候,也已沒有退路。
蕭佑丹一直冷眼旁觀,揣摩司馬夢求的用心。他雖不能深信司馬夢求,但知此刻決斷當速,否則必有後禍,細想司馬夢求之言,似乎眼前形勢也的確可以當此一搏,否則若容耶律伊遜返回中京,只怕便再也沒有任何機會。當下說道:“殿下現在總北南樞密院事,一道令書,臣可以控制中京,先將耶律伊遜等賊家人誅殺殆盡,使親信者控制中京。然後遣親信之大臣矯詔前往上京,二京在手,則朝中貴幸之家屬盡在掌握之中。屆時再下詔大敕,免稅,以清君側之名行大事,向天下白二賊之奸,皇后之冤,既便正面對決,也未必沒有機會。只是奇襲行宮……”
“欲得奇功者,不可不冒奇險。何況當年耶律重元一擊不中,尚可遠走大漠。臣拼一已之力報殿下相遇之恩,敢以性命保殿下平安返回中京!”司馬夢求慨聲說道,他現在只求挑起遼國內亂,對耶律浚的生命安全,卻是毫不在意。
耶律浚微一沉吟,隨即緊握刀柄,斷然說道:“事已如此,便冒一回險!——或者為人上人,或者死無葬身之所!”
****
耶律洪基行宮所在,有近三萬大軍,附近的州縣尚有兩萬騎軍駐紮,隨時策應。自重元之亂後,若有人再想謀反,已是千難萬難。
耶律浚精挑細選了兩百名衛士,外著縞衣,內著軟甲。距行宮二十里左右時,耶律浚下令留下了一百五十名衛士策應,自己只率著撒撥、司馬夢求等五十名身懷短刃的衛士前往行宮。一路之上,想起無辜慘死的母后,耶律浚忍不住淚流滿面,整隻隊伍都不停的低聲哭泣著。
整個行宮的人都知道太子為何而來!
看著這些人人數不多,又沒帶兵器,自然沒有任何人會不識相的出來阻攔。這時候激怒太子,和自殺又有什麼區別?
自然早有人報給大賬內的耶律洪基:“陛下,太子前來奔喪。”
“讓他去看一眼他母后便是,朕就不見他了。”耶律洪基輕輕嘆息一聲,心中也有幾分黯然,他與蕭觀音,也有幾十年的夫妻情份,年青的時候,那個如觀音般美貌的女子也是曾經得到過他全心全意的寵愛的。
“遵旨。”
距耶律洪基的金帳不過兩裡。
耶律浚和他的屬下都已下馬,耶律孝傑與蕭十三等一批侍衛將耶律浚攔住了。
“太子殿下,陛下說不想見你。”耶律孝傑恭謹的語氣後帶著一絲嘲弄。
“我要見陛下!我要替我母后申冤!”耶律浚高聲呼喊道。
耶律孝傑沉下臉來,厲聲喝道:“太子殿下,皇后是你的母親,可是皇上才是你的父親!你難道要違抗聖旨不成?”
耶律浚幽幽的望著耶律孝傑,大聲說道:“你們這些奸人,難道要阻止我和父皇相見不成?我是皇上的兒子,為什麼不可以見皇上?”
耶律孝傑的目光中,似乎有無比同情,卻只能無奈的望著耶律浚,假惺惺的勸慰道:“殿下,你應當冷靜一點。你以後要紹繼大統的,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萬民表率!”
耶律浚強行抑制自己的火氣,忽然揚聲吼道:“阿斯憐,你在哪裡?你出來替我稟報!”
蕭十三走上一步,笑道:“殿下,阿斯憐不在這裡。”
“誰說的?!”一個沉厚的聲音從耶律孝傑等人的身後傳來,蕭忽古身披重甲,大步走上前來。
耶律孝傑與蕭十三都是一怔,回頭望去。便在此時,司馬夢求卻忽然飛身上馬,拔出短刃,從耶律孝傑身邊掠過,只見刀鋒一閃,一道鮮血噴灑而出。耶律孝傑當場斃命。司馬夢求突起發難,便是耶律浚也始料未及。好在撒撥反應十分神速,見司馬夢求動手,便也斜衝上前,搶了蕭十三的腰刀,一刀便將其斬成兩段。耶律浚再也沒有猶豫的機會,長嘯一聲,縱身上馬,率著眾侍衛向金帳衝去。
蕭忽古事先也毫不知情,奪過一匹馬來,追上耶律浚,厲聲問道:“殿下,這是怎麼回事?”
“清君側!替我母后報仇!”耶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