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3/4 頁)
道。
“卿在杭州,朕聽說市舶司官船通商高麗、日本國,獲利倍於鹽茶之稅,高麗使者前來,除入貢之外,卿可知他還有何事?”
石越站起身來,朗聲答道:“國朝與高麗交通,海道已經熟悉,據海商所說,從四明(今寧波)或杭州,若得順風,二三日入洋,五日抵達墨山入高麗境,自墨山過島嶼,七日至禮成江,又三日抵岸,再四十餘里,便至其國都。往返一次,約四五十餘日,這條海道從來沒有發生過風險。而日本國,向來倭人至我大宋者有之,而大宋至其國者少,海道風險略高。但高麗國所產,是人參、水銀、石決明、茯苓、鼠毛筆等物,獲利遠不及倭國。倭國有丁八十八萬三千餘眾,產金、銅等物,生絲、糖販至彼國,獲利近十倍。故杭州市舶司官船,往往分走高麗、倭國兩處,往返一次,獲利超過杭州府一年茶鹽之稅。杭州市舶司行此事之後,臣想漸漸減少百姓的科賦,使兩稅制名副其實。至於高麗使者來華,除了朝貢之外,主要是求皇上賜書。”
“賜書?”
“高麗國一向心慕漢化,臣以為不妨許其國使者買《九經》、子、史類書,而陛下可以要求高麗國貢馬,並且許可大宋官民從高麗買馬。”石越答道。
“高麗也有馬?”趙頊奇道,他頓時對高麗產生了興趣。
“高麗國產馬,倭國產水牛,都可以買進,至少可以讓農夫省力。”
趙頊笑道:“這倒是好主意。這件事,還是由石卿你去辦。”
……
※※※
石越回到府邸之時,天色已經全黑。
君臣二人相談如此之久,在外人來看,那也許是證明著石越恩寵未衰,但石越自己卻非常的明白,趙頊已經有猜忌自己之意。幾個時辰的交談,全是說石越在杭州的政績,與外國交通的利弊,沒有一個字涉及到與遼國的邊境糾紛,更沒有對石越的任何任命!皇帝召他回來,難道是談他在杭州的政績的嗎?
下了馬車,管家石安早已率領家人,在門口恭候:“公子,一路辛苦。”
侍劍笑道:“安叔,房間收拾好了嗎?”
“已經收拾好了。”石安笑著回道。
石越勉強笑笑,說道:“辛苦你了。”一面往府裡走,兩旁的家人,紛紛請安。丫環婆子們等女眷,則在中門以內給他請安。
石越心裡不甚喜歡這些排揚,進了中門,也沒有注意看,就隨口說道:“不用多禮,都散去吧,夫人沒有回來。”
不料回答他的,竟是一陣鶯聲燕語:“謝學士大人。”
石越愕然抬頭,這才發現,跪在他面前的,除了幾個熟悉的丫環婆子外,更多了一群紅綾綠衣的歌姬,一個個都長得美豔動人。當時官宦之家,便是個縣官,蓄養歌姬,也不過平常之事,但是石越家裡卻從來沒有養過這些人。石越心情本就不太高興,此時臉更是一下子沉了下來,他指著那些歌姬,冷冷的對石安的老婆問道:“安大娘,這是怎麼回事?”
石安家的見到石越動氣,連忙說道:“公子,這些人老奴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石安只說,先養在內院,等公子回來,再請公子處置。老奴便撥給她們一座院子,平時並不許她們隨便走動的。”
石越見她說得不明不白,便又問道:“這事李先生可知道?”
“老奴也不知道,不過這是李先生出門之後的事情。”
“二公子呢?”石越說的二公子,是府內對唐康的稱呼。
“二公子一向不進內院的。”石安家的說到後面,聲音越來越小。
石越冷笑道:“好本事,李先生不在,倒也算了,二公子就在汴京,為什麼不問過他?你去叫石安來見我。”說罷也不理會,便往廳中走去。石安家的從來沒有見過石越發這麼大的脾氣,連忙跑出去叫石安。
不多時,石安便急匆匆走了進來,侍劍知道石越動氣,便搶先說道:“安叔,那些歌姬是怎麼回事?內院怎麼可以養來歷不明的人?是不是有什麼內情?”
石安聽說石越生氣叫他,沒明白是什麼事,就急忙跑了過來,不料竟是這件事,便笑道:“公子莫氣,非是小的敢亂招人進來。公子的家規,小人是明白的,平時便有人送禮,也是一概拒絕的。便有人丟下禮品,小人也一定會找到府上,給他送回去,絕不敢亂收人家東西。”
侍劍見他說得明白,不由笑道:“既然如此,那些歌姬又是怎麼一回事?瞅著這些歌姬,至少也要幾千貫錢,難道是自己跑進咱家的?”
第二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