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第4/4 頁)
殺搶掠,無論如何,宋軍都不可能是西夏人的對手。
而相比延綏、環慶行營來說,秦鳳行營的守備更加空虛。
石越的手指輕輕敲擊帥案,默然半晌,終於淡淡地說道:“無論如何,我們眼下惟有相信李憲。再等他五天,五天之後,再無訊息,再抽調兵力未遲。”
王厚與李憲的計劃挑不出什麼毛病。
西線的戰略目標一開始就被行營都總管司明確為牽制西夏在天都山以西的軍事力量,伺機直接進攻興慶府——而不是靈州。而西線的兵力配置卻並不少:除了神銳軍第一軍與從秦鳳行營調來的神銳軍第二軍、第四軍以及神衛營第四營共計四萬左右精銳禁軍外,還有總數在兩萬四千左右的原熙河地區的教閱廂軍、沿邊弓箭手與蕃軍。若再加上董氈許諾的至少四萬的吐蕃聯軍,總兵力已經超過十萬。雖然跟隨王韶開熙河的許多有經驗的優秀軍官,在持續數年的禁軍整編過程中被一批批調走,充實到其他的禁軍當中,但是至少,李憲與王厚都對自己親自訓練的軍隊感到滿意——儘管這中間也出現過如文煥這樣的“敗類”。
所以,人們有理由對西線寄予厚望。
儘管西線大軍的補給無異於一場噩夢,但行營都總管司的一些官員,依然很樂觀,他們甚至相信李憲會比中部軍先打到興慶府。
畢竟他們面對的對手,也並不強大。西夏人的主力,絕不可能在西線。而西夏方面名義上節制天都山以西諸軍司的禹藏花麻,根據各方面的情報,這個人也並沒有替梁乙埋賣命的意思。
於是,王厚與李憲制定了一個簡單的計劃。王厚率神銳軍第一軍與配屬的神衛營,與董氈的吐蕃聯軍一起,進攻蘭州。而李憲則親率其餘所有軍隊,進攻會州、屈吳山、天都山,鞏固中線的側翼。然後,董氈的吐蕃聯軍與少部宋軍軍官一道,向西北進攻涼州甚至是甘州,招安沿途部落;而王厚則順黃河而北,與李憲會師,直接殺過青銅峽,直取興慶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