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色無戒疑道:“白氏劍法?”伏剛道:“你剛才不是說他們鬼鬼祟祟的說起白園之事嗎?”
色無戒道:“對呀,這又跟白氏劍法有什麼關係呢?”伏剛道:“看來大師除了武功高強外,有了自己的愛好,對這些文學界事情知道的很少。我就跟你說說,唐代有位大詩人名叫白居易,他去逝時葬在香山寺附近琵琶峰頂,人們為了紀念他,所在那建了白園。”色無戒疑道:“香山寺,就是龍門十寺之首的香山寺嗎?”伏剛道:“不錯,香山寺位於洛陽龍門東山,因產香葛,故名香山。初建於北魏熙平元年,白居易十分慕戀香山寺清幽,曾寫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對香山寺又幾經修葺,撰寫了《修香山記》。”
色無戒聽著又是有疑問,不等他再說,又問道:“白居易這人我雖不是很熟,但既你說他是詩人,怎麼這‘白氏劍法’?”不知該問什麼。伏剛道:“這就跟他的一生經歷有關。他剛出生不久,家鄉就發生戰事,不得意小小年紀就離家避難。隨後南北奔走,備償艱辛。
“他從此便開始用寫詩來描繪自己的經歷,敘發自己的感情。後來考功名為官,官場卻不如意,老是處在一種憂憤不安的狀態之中。一生中看著親人不斷離去,更加增添了傷痛。他雖在詩壇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經歷如此坎坷路途,他突然決得寫詩沒有什麼用處,他不能保護親人,不能救命於百姓,而在亂世之中光靠舞文弄墨的確不行,到洛陽後開始以詩中領悟出劍招,將十二年所寫的八百首詩《白氏洛中集》藏在山寺藏經堂內。他自號香山居士,開始用詩悟出的劍法除強扶弱,濟世救人,並且傳於其他詩人,與草胡果、吉膠、鄭據、劉真、盧貞、張渾、李元爽及香山寺如滿九位老人,結為‘香山九老’。傳說這九人當進武功天下第一,從來沒有遇到過對手,原因便是寫了白居易自創的《白氏洛中集》人稱‘白氏劍法’。”
色無戒只覺神奇,一個人竟然能從詩中誤出天下第一的劍法。其實綜合天下武學,那一門功夫不是從不可能的寺方悟出,白居易能將自己創作的詩變為劍法,完全是由於他一生中所經歷的事太過離奇。在如此喧譁聲中,色無戒與伏剛卻相對默然,對白居易越發產生了一種神秘感。
突然間,一個冷森森的聲音從兩人的背後冒將出來道:“這位高人對白大詩的事知道的卻很清楚,敢問高姓大名。”這聲音從眾人的吵鬧聲中擠進兩人的耳中,有如如鬼如魅,滄老的就好像從那萬年墳墓中冒出一樣,不禁使人打了個冷戰。色無戒與伏剛猛然轉過身去。只見一個面色枯乾,表情掙尼的的老者近在眼前。他瞪大了他那深陷佝僂的眼睛,隔的這麼近,就似乎從墳墓裡跳出來一樣,更加嚇人。
色無戒與伏剛又退後一步,才感覺呼吸過來,看他年紀足有八九十歲。旁邊與他同在的還有一個八十幾歲的老者,只不過那人體態微胖,此時不覺怎麼嚇人。色無戒心中還沒明白,既然那白氏劍法為天下不二的劍術,那麼這麼多年來,不知該有多少使劍豪客會前來搶奪,怎麼還能完好無損的藏於白園之中,本來還想問個明白,可見到這兩個怪異的老人,卻怎麼也問不出了。
伏剛悶不吭聲,仔細盯著兩人,發現他們倆除了相貌嚇人外,打扮也更不像活人。都是穿著漆黑糜爛的長衫,手中拿著一把破摺扇,看樣子似乎一扇就會破掉似的。再看他們腰間都懸有一把長劍,卻是嶄新,更可怕的事,雖隔的這麼近,卻感覺不到兩人有在呼吸,就如木乃伊一樣。而剛才聽他講話,卻像是內功極其驚人一般,一時間也不禁嚇得發抖,只不過強烈控制住,才不至於被他人發覺。
隔了片刻,那人又講道:“這位高人似乎還沒有回答我的話。”他說話嘴巴微動,露出些許笑容,牽動臉上僵硬的肌肉,令人害怕。色無戒看了一眼伏剛,見他突然間變得那麼緊張,心中很不明白,突然一轉眼,只見雷軻與秦蕭疏兩人相對竊竊私語幾句,而後告別何泛鬼鬼祟祟的繞過人群,往東面山頭走上,方向正是伏剛所指的香山白園,一時間便明白他們要偷竊“白氏劍法”。聽伏剛的講述,白居易不愧為一代豪客,怎能讓這兩人敗類偷走劍法。因為色無戒知道,北嶽四劍雖為名門子弟,但是自閉劍術,為了天下名劍的稱號,無故殺死許多使劍前輩,若讓他們練成白氏劍法,為患更大。於是也便悄悄的跟了過去,想從小阻撓。
微胖老者見色無戒要走,便出左手想攔,卻又被高悄老者攔下,這些色無戒雖沒有感覺到,可伏剛卻是看得清清楚楚,才是知道這兩人的目標是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