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1/4 頁)
與此同時,困擾山魈部多時的傷員問題也迎刃而解,傷員可以留在補給地休養,傷好後視情況,仍然可以戰鬥的迴歸軍隊,失去戰鬥力的,可以留在補給地發展,娶妻生子,落地生根,為龍族文明的擴散做貢獻,不願意的,也可以迴歸中土,反正補給船幾個月總會經過一回。
………
孟加拉國與印度、巴基斯坦這幾個國家,都屬於古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上,南亞次大陸,又稱印度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屬於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體位於北緯八到三十七度之間,由於受喜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面積又小於通常意義上的大陸,所以稱為次大陸。總面積約為430萬平方公里。廣義的南亞次大陸還包括尼泊爾、不丹與現在被印度吞併的原中國屬國錫金以及島國斯里蘭卡與馬爾地夫。
自然地理上北有喜馬拉雅山和喀喇崑崙山的聳峙,南有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的限制,西有伊朗高原的阻隔,東有印、孟、緬邊境的層疊山障,自成單元的天然態勢非常明顯;人文地理上,長期經歷著相當封閉的社會—歷史發展程序,同樣具有很顯著的獨立性,又因南亞大陸面積比一般大陸要小,故稱為南亞次大陸。
自然環境上,南亞次大陸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山地,南部是德干高原,山地和高原之間是廣闊的印度河一恆河平原。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除北部山區外,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4—27 之間,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為一千到兩千毫米。河流主要有印度河、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等。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可以大規模發展農業生產,後世盛產小麥、稻米、棉花、黃麻、花生、甘蔗、茶葉等,這些大多數不是南亞次大陸本地作物,而是從外地,尤其是中國引進,在這裡都生長良好。
至於礦產資源更加豐富,有煤、鐵、雲母、錳、金等,尤其是鐵礦石,品位極高,後世大量用於出口,利用壟斷地位不斷提價,卡住了中國的脖子。現在我先一步到達這裡,自然不會允許歷史重演。
…
得到補給後山魈與蠻牛率領的西南方面軍戰鬥力大增,在此徵用了幾百名土人做前鋒,橫掃過孟加拉平原,一路所向披靡,土族部落紛紛望風歸降,山魈與蠻牛乘機大肆擴充軍隊,進入印度,隊伍中的奴隸兵已經佔到了三分之二,總人數超過四萬。
一般而言,一支隊伍中奴隸兵不宜太多,當年商紂王牧野大戰時,就是因為主力出外作戰未歸,兵力不足而徵用了大量奴隸,數量高達七十萬,結果,奴隸陣前倒戈,朝歌淪陷,商朝滅亡,不過,這些南亞人種與後世的印度兵一樣,是名副其實的老爺兵,獨立作戰戰鬥力很弱,所以很容易控制,但是為龍族部隊打前鋒,卻狗仗人勢,狐假虎威,個個如凶神惡煞一般,所以,雖然在印度遇到大量土族部落,人數很多,大仗惡仗不斷,但是,山魈部隊的有效減員並不多,反而不斷壯大,真正與解放戰爭一樣,人越打越多,而山魈部隊的核心嫡系精銳,損失卻相當小,所以,牢牢控制著這支軍隊的領導權。
當然,因為這裡自然環境優越,所以人口相當密集,超過了中國,山魈他們自然不能放過,但要將印度全境梳理一遍談何容易,尤其是每一仗都會大量折損的,只有簡陋武器的當地土人,而收編訓練新加入的土人又需要時間,所以山魈他們估計,至少要三年,才能平定印度全境。
三年就三年吧,反正印度冬天不太冷,也可以作戰。重要的是,山魈他們是在以戰養戰,龍族軍隊實際數量很少,作戰代價極為輕微,土著人用的都是就地取材自制的簡陋冷兵器,補給壓力也不太重,能夠經得起長期戰爭。
為了承擔長期戰爭的補給,現在龍族再度大力擴充套件遠洋船隊,為的就是給遠征軍提供補給,要知道,除了山魈部,當明年我們兩路大軍前出中亞中西歐後,將面臨極大的後勤壓力,如果透過陸路運輸,則長達一萬多公里的大陸橋不堪重負,而透過輪船,經南海馬六甲入印度洋,再繞道好望角進入大西洋,直接從地中海與歐洲沿岸進行補給,雖然路途遠了點,但是速度反而更快,效率更是高百倍。!~!
..
九,南巡遭襲
九,南巡遭襲
九,南巡遭襲
由於需求旺盛。現在龍族的所有生產工場全部開動,雖然已經有不少技術人員與工匠已經獨立開業,但是不妨礙他們爭奪炙手可熱的各種訂單,甚至包括一般工人也十分搶手,因為為了爭取更高的產量,更大的份額,賺取更多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