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這一幕幕,恍惚都似虛幻的夢境。有時,他感到亢奮,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想不到經歷多年的苦練,竟能一舉鬥敗威震神州的“金鞭無敵”。他感到輕鬆,渾身的每一節骨骼都像是散了架,似乎自己也已驟然昇仙。有時,他又十分哀傷,幾十年前的往事,一樁樁一件件浮現在眼前,使他悔恨、嗟嘆。他剋制自己不去回想往昔,可是感情卻如脫韁的野馬,強馱著他駛向往昔的回憶。
這回憶對他來說是重揭舊創,當然痛苦不堪。不過,他到底還是興奮的,因為他鬥敗了所向披靡的宿敵解弓弦,這是一個唯一最詳悉他底細的對頭人——過去他曾被解弓弦痛斥為亂臣賊子。是的,他確曾一度橫下心來讓自己“遺臭萬年”。但他還是猛醒而革心洗面走上了新路。而這個斥他為“亂臣賊子”的解弓弦,竟晚節不保,明中在辦鏢局,暗地裡卻在為虎作倀!唉,對頭人竟各自來個轉換,又成了對頭人,難道這是天生的相剋麼?這些年來,他為了“忘卻過去”,改了名,毀了容,但他總感覺到好像有許多人——尤其是解弓弦的目光無處不在注視著他。現在他的對頭人已在那驚心動魄的一瞬間消失了,這本是值得欣慰的事,然而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自知,他和解弓弦的結仇,過去錯的是他,如今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舉來報仇雪恨,此舉是否合乎情理?尤其是聽了徒兒範一寬的唆使,在晚間設埋伏於古道,以眾欺少,置人於死地,終非光明磊落者所行。為此他徹夜難眠。而他最大的憾事,哪怕是對自己的兒子或最親近的手下人,始終也不能抖明他和這位遠隔數千裡之遙的震遠鏢局主解承忠究竟為什麼才結下如此深仇大恨的真實底蘊。
想到這裡,他不能不深感懊喪和追悔。自己雖然是六十多歲的人了,閱世深,通機變,但有時往往會受一時的情感衝動來支配自己的行動。在風陵渡,他急於報宿仇而懲晚節不保的對頭人,竟沒有讓解弓弦有個申說之機,而就以武力迫他墜崖身亡。而後,又是什麼動機輕易地放過了解驪珠和柳蔭崖呢?是愛嗎?是憐憫嗎?是“冤有頭,債有主”、復仇不及家人嗎?是不想結冤冤相報的世代之仇嗎?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但總之自己是把解驪珠和柳蔭崖輕易地放走了。唉!為什麼不向有意放走的人說明一點兒該說又可以說的話呢?難道自己此舉仍像昔日之行為那樣見不得人嗎?不,應該說,這不是單純的報私仇,而是懲邪惡匡正義、劫鏢銀濟事業的大事。按他的初意,本不想置解承忠於死地,但戰鬥中的變幻非他所能總攬全域性,致使一代武師死於他手。他為此深感遺憾,立即約束手下放走了解驪珠和柳蔭崖。他不在乎這對師兄妹來找自己報仇,況且諒他們一時也無法訪出對手究竟是誰。即便真的找上門來,也是不足為慮的。可是解弓弦那些數十年前的老朋友並不全都死完亡絕了,也許活在人間的還有洞悉前情的人物。這一對小傢伙很可能抱破籤沉舟之決心,踏遍天涯海角,查訪出真情,到時候又來一個鹿死誰手的惡鬥,致使舊冤添新仇,彼此受創,究竟誰家得益?唉!對此他也無法說清,煩緒呀,好似一堆亂麻!
於是林霄漢又煩躁起來了。他覺得自己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帶了那隻禿鷲前去,真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當今江湖上能有幾個人馴養這種飛禽的呢?雖然自己很少到過黃河流域一帶去活動,不過這畢竟是留下了可供人追尋的蛛絲馬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願這些擔心一個也不要成為事實。不過,預防萬一,還是必要的。那自己可就要及早做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準備。
思前想後,林霄漢迅速採取了幾個應急的對策。首先發帖去把幾個莫逆之交請來上天峰,同時即收縮陣勢,把分散在各點的手下人召集回寨。多年來的苦心經營,他己經集結了大量糧草,不愁供養不起。他還通知在九江開設“清風閣”的徒弟姜劍川,要他更好地留意物色英雄豪傑。神州廣袤,是個藏龍臥虎之地,能人總是有的。另外一個應急對策叫“釜底抽薪”,那就是找到解驪珠和柳蔭崖,不要傷害他們的性命,但要把他們牢牢地囚禁在自己手裡。
他精心地對手下人作了挑選和甄別,派什麼人去幹什麼事他都安排得恰如其份,十分精當。到底不愧為久經世面的“紫面金羅漢”,他還是有辦法的。
今天來到商家的三個人,全是林霄漢的心腹,特別是那個混元彌陀範一寬,胸有城府,善於隨機應變,兩片嘴皮更是來得,死鴨子也會被他說得跳起來翻了身。此人還有一宗了不起的本事,誰上了他的當,受了他的騙,會至死也鬧不清這是他在從中作祟,不但不去恨他,相反還要感激他。解弓弦一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