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3 頁)
,唐朝的四川一帶出產的最有名的酒叫“劍南燒春”。
現在明白了吧,酒店博士跟您說的白酒,是“濁酒”,一種類似於現在的醪糟、低酒精度的便宜貨。至於清酒,是把“濁酒”過濾以後又經加工的糧食酒,酒精度稍高一點兒,價錢也稍貴。
不過不提名號的清酒,多半是店家自釀的,貴點兒有限,酒精度估計還不如現代的啤酒高,所以我說您喝掉一罈子也沒問題。
您要是帶著狐朋狗友美女佳人來喝酒,想掙面子,那這兩種便宜酒都不要。瞪一眼博士,叫他把店裡珍藏的好酒一一報上來,如果店子實在太小太窮,那哥換一家去喝算了。
博士一看鉚上了,也不示弱,張嘴就是一大串:“小店有郢州富水、烏程若下、滎陽土窟春、富平石凍春、劍南燒春、河東乾和葡萄、嶺南靈溪博羅、宜城九醞、潯陽湓水、齊地魯酒。客人若中意京師佳釀,本店也有西市腔、新豐酒及蝦蟆陵之郎官清、阿婆清。”
聽蒙了?很正常,這天南海北的一大串,誰能記住這麼多啊。那您該點哪種酒呢?籠統來說,如果您想喝用稻米釀的清酒,那去點原產地在南方的郢州富水、烏程若下、嶺南靈溪博羅、宜城九醞這些比較穩妥;要喝高粱酒糜子酒,就點魯酒或者長安本地的西市腔、新豐酒、郎官清、阿婆清算了。
酒端上來倒進碗以後,怎麼才能分辨它是好是壞,值不值您多付的那些錢呢?
最簡單的辦法,看顏色。唐朝沒有無菌化車間,釀酒過程中經常有各種微生物混進酒裡,導致酒出來以後呈綠色,後世的“竹葉青”這個酒名就是從此來的,所以什麼綠蟻、綠醅,其實都說明制酒環境一般,操作不太經心,綠色的酒大都是便宜貨。
如果生產者在制酒過程中比較注重保持酒麴和酒液的純度,那麼酒麴製出來是紅色,而酒液則會呈黃色,最好的呈琥珀色,跟現代的黃酒已經比較接近了。白居易有云:“世間好物黃醅酒。”更有名的一首詩,人人能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很好,您面前這碗酒,就是隱隱泛著琥珀色,看上去黏稠濃膩,說不定還會掛壁。端起碗來,嚐嚐吧。
嗯……沒啥辛辣刺激的感覺,反而覺得很甜。您說這是兌了糖精的假酒?
哎,別掀桌,聽我說,作為一個現代人,您習慣的那種動輒四五十度的高烈度白酒,是用蒸餾法造出來的,這個技術要到元朝才傳入。在此之前,唐宋時代酒精度最高的酒,也不會超過二十度。跟酒麴發生化合反應的釀酒糧食,大部分是被糖化了,糖化後只有一小點兒還能繼續酒化,所以唐朝的酒主要味道是甜,而不是辣。
也之所以,以李白為代表的“飲中八仙”,拿扎啤杯子一頓酒喝十紮,主要不是考驗他們的肝功能,而是考驗胃容量呢。
您還是覺得怪怪的,喝不慣這甜酒,想喝點兒跟現代口味接近的酒?也行,再把博士叫過來,讓他給您上一罈“河東乾和葡萄”。
這是啥?這個就是小資們最愛手擎一杯裝十三的紅葡萄酒啊。
葡萄酒傳入古代中原地區,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的張騫通西域。但是在唐朝以前,中原人自己不會釀造葡萄酒,只能從西域輸入成品,賣得很貴,一般人喝不到。
唐初唐軍開西域,把高昌國也就是現在的吐魯番地區設定成唐朝的一個州,同時,當地的特產馬奶子葡萄和釀酒技術,也就傳入了中原地區。
在天可汗的親切關懷下,唐朝工匠在內地釀造葡萄酒成功,而且實現了較大規模生產。大概是因為地理氣候的原因,當時的河東地區(今山西省的中南部)成為內地葡萄酒的集中產地,“河東乾和葡萄”從此名揚天下,而且是皇家貢酒。
唐朝的常見酒,說得差不多了。除了糧食酒、葡萄酒以外,唐朝人也跟很多現代人一樣,喜歡往糧食酒裡泡各種藥材食材,號稱喝了能滋補養生。什麼菊花酒、松節酒、虎骨酒、生蛇酒……甚至還有雞糞酒、豬膏酒、豬膽苦酒、貓頭鷹酒……
17。李白斗酒詩百篇……你給老子喝的是假酒吧?(3)
那邊有客人抗議了,說他對酒精過敏,度數再低的酒也不能入口,否則過敏休克了上哪兒給他找腎上腺素注射去。行,我們單為您點些無酒精飲料。
現代的飯局上,當主人準備給男賓客強灌烈性酒的時候,同時也會問女賓:“喝什麼飲料?酸奶還是果汁?”
唐朝主人請客,席上的無酒精飲料,同樣是這兩大類:奶製品和果飲,以及其他植物類飲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