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3/4 頁)
湖南口音的男人已經離開上海,房間裡的人在討論著上海的局勢。
他們決定趁機發動第二次武裝暴動。
從2月份開始,上海工人有組織的發起了大罷工,到了2月21日,工人罷工人數達到36萬,這時候,北伐軍攻佔了杭州,正在朝著上海趕來。
21日晚,上海工人、學生、市民奮起反擊,開始不斷與軍警發生區域性戰鬥。
到22日下午6時﹐總同盟罷工發展為第二次武裝暴動﹐“建威”﹑“建康”兩艦炮擊高昌廟兵工廠,在上海華界的閘北、南市發生巷戰。
由於武裝暴動計劃被洩露,各區工人糾察隊失去統一指揮,加上北伐軍在上海郊區停止前進,導致武裝暴動再次失敗。
其間工人、學生、市民犧牲、被捕共六七百人。
雖然這次失敗了,不過林子軒知道離北伐軍攻佔上海為期不遠了。
在這期間,他接到了國際筆會的信件,國際筆會同意了林子軒提交的建立中國筆會中心的申請,只是需要林子軒前往英國倫敦參加國際筆會的大會。
只要大會表決透過,中國筆會中心就算是正式成立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家風範
這是中國作家第一次參加國際筆會的年度會議,林子軒作為中國唯一的國際筆會會員,需要在大會上把中國作家這個群體介紹到世界文壇。
國際筆會年度大會五月中旬在倫敦舉行,他最遲要在三月底從上海出發。
到時候,會有歐美等國的著名作家與會。
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向西方社會推介中國文化的大好機會,他預備在國際筆會大會期間舉辦一屆中國文化圖書展。
在永珍書局編譯所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中國古典名著被翻譯成英文版。
還包括一些新文學叢書。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成效,和林子軒提出的方案有很大關係。
他要求編譯所的翻譯們先翻譯那些篇幅較短的名著。
比如《聊齋志異》、《菜根譚》和《孫子兵法》等等。
像是《紅樓夢》那種長篇鉅著放到以後翻譯,一本《紅樓夢》就夠翻譯好幾年的時間,外國人還不一定看得懂,太不經濟了。
來自後世的林子軒講究的是效率。
篇幅短,價值高,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讓外國人感興趣,這是翻譯的首選。
《聊齋志異》在西方就是奇幻小說。
《菜根譚》講的是東方人的生存哲學,為人處世之道,讀懂這本書,就能瞭解東方人。
《孫子兵法》不用說,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
除了這些。林子軒還提出了簡化本的概念,就是把長篇故事進行略寫和縮寫。
比如《封神演義》。很厚的一本書,可以寫一個故事梗概。或者分成幾個小故事。
把中國的傳統文學翻譯成英文版的目的是介紹中國文化,讓外國人知道有這個故事,縮寫版本同樣能達到效果。
林子軒自己主編了一本介紹性的書籍,叫做《瞭解中國的五十本書》。
他從中國眾多的傳統典籍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五十本書籍,加以介紹,外國人想要了解中國文化,可以先從這些書籍入手。
如此一來,他就不是一個人去倫敦了,而是帶著永珍書局的員工一起到國外去賣書。
林子軒的計劃瞞不過上海的其他書局。尤其以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最為關切。
到國外去賣書?這個主意可行麼?
作為中國規模排在前列的出版社,他們自然想在國際上打響知名度,以前沒想過這種事,總覺得西方讀者對中國文化興趣不大。
若是貿然到西方推銷中國書籍,怕是會被人當作笑話。
這次林子軒要到英國辦書展,他們想著是不是搭一下順風船,如果中國書展在歐洲受到歡迎,自然最好,就算失敗了。也是林子軒的決策失誤。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要面對各種風險。
商務印書館委派王雲伍來找林子軒洽談此事,王雲伍是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的所長,他還有個身份是胡拾的老師。
其實。他只比胡拾大三歲,算是亦師亦友。
1920年,商務印書館想邀請胡拾擔任編譯所的所長。
胡拾不願意辭掉北大的教授職務。便婉言謝絕了,並推薦了王雲伍到商務印書館任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