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3/4 頁)
。
但很難找到那麼多的外國人願意出演,只能讓中國人假扮外國人。
第三個題材是辛亥革命,這是中國人推翻數千年的帝制皇朝,建立民國的大事件。
這部電影配合眼下的北伐戰爭,比較應景。
唯一的問題是不少當事人還活著,拍攝的時候恐怕會很麻煩。
林子軒提出這三個題材,供大家討論,要是誰有其他好的想法也可以說出來。
對於拍攝中國式大片,明星電影公司的高層非常亢奮,他們受到《亂世佳人》的激發,自然有和美國電影公司一較高下的心思。
他們相信,只要有投資,他們也能拍攝出中國的大片。
八國聯軍的題材首先被否決了,這件事發生在北平,還有火燒圓明園的場景,不好複製。
對於甲午海戰和辛亥革命,大家意見不一。
甲午海戰的難點是需要在水上拍攝,至少要有一艘軍艦,就算不是軍艦,也要有一艘大船做做樣子,這種大場面在如今的上海可不好拍攝。
由於北伐戰爭打響,黃埔江上停靠著不少艘外**艦。
你要是突然搞一艘軍艦出來,容易引起誤會,還要向租界當局報備。
辛亥革命的難度相對小一點,不過牽涉到還活著的人,不少都是廣州國民政府的要員,一旦電影中有醜化某個人的情節,容易引起爭議。
這就是在中國拍攝電影的難處。
顧及這個,考慮那個,最終拍攝出一部讓各方滿意,唯獨觀眾不滿意的電影。
林子軒想了想,暫時放下了辛亥革命這個題材,等過兩年再說。
他的本意也是想拍攝甲午海戰,這是近代中日第一次大規模戰爭。
他要藉助這部電影揭露日本對中國的狼子野心,透過丁汝昌和鄧世昌等人來展現中國人永不屈服,奮戰到底的決心。
鄧世昌死後,光緒曾經寫過兩句話: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林子軒預備投資二十萬拍攝《甲午風雲》,再現三十年前那場悲壯的海上戰爭。
這將是他和日本人的又一次交鋒。(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六章 隱藏起來的劇情
作為電影公司的老闆,林子軒做出了決定,這件事就算定下了。
眾人都很興奮,一部電影投資20萬,這絕對是中國電影行業的一項記錄了。
20萬大洋在軍閥手中不算什麼,在外國洋行也就那麼回事。
1923年,滙豐銀行在上海建一座辦公樓花了一千萬兩白銀,可見其財大氣粗。
但相比較這個時代百姓的生活,這個數目就太大了。
上海普通工人的月薪平均不到30塊錢,一名工人一輩子都掙不到20萬銀元。
在中國的電影行業,一部默片的投資不過數千塊,有聲電影大多是上萬塊,一部電影投資超過五萬的都很少,也只有明星電影公司敢於嘗試。
這個訊息傳出去肯定會引起轟動。
林子軒很清楚中國電影的現狀。
20萬拍攝一部電影,他會被人認為瘋掉了,或者被人認為是敗家子。
但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噱頭。
反正他只是號稱投資20萬,到時候錢沒花完,還是在他的口袋裡。
他是被《亂世佳人》刺激到了,想嘗試拍攝中國式的大片,中國演員的片酬並不高,可以花費巨資拍攝海戰的場面,製作一部大型的戰爭史詩電影。
這將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標杆。
而且,他還能透過這部電影展現日本對中國侵略的野心,就算是不賺錢,也值得。
劇本的創作自然由林子軒負責。不過他只會寫一個大綱。
在後世那部《甲午大海戰》中是以鄧世昌的經歷為線索,講述了中國海軍建立的過程。
1877年。一批少年學子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遠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
在那裡他們登上了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並親自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鉅艦駛回祖國。
在那裡同樣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帶著強國之志,同樣駕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著他們。
兩個國家的較量就從這裡開始。
清政府腐朽不堪,光緒雖然想變法圖強,但掌權的卻是慈禧,變法失敗。
日本天皇推行明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