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頁)
。
他們會透過篡改歷史和檔案,讓這個人從大洋國居民的生活中徹底抹去,就好像這個人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那麼。怎麼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思想呢?
一個很簡單的數學題,二加二等於幾。
在大洋國,凡是回答二加二等於四的都是有思想的人,因為在這個國家二加二等於五。
要想在這個國家生存下去,就要放棄思考的能力,成為沒有思想的奴隸。
整個國家只有一個聲音,老大哥說什麼就是什麼。
《1984》的主人公就職於大洋國真理部記錄司。
作為真理部下的一名小職員,他每天的任務就是不斷篡改文獻。凡是可能具有政治意義與思想意義的文獻書籍都是他的工作目標。
他要不停的篡改過去,使之符合現實的需要。
托洛茨基就揭露斯大林對蘇聯歷史檔案的篡改。斯大林為了讓自己的履歷完美無缺,沒有任何錯誤,把以前的書籍和會議記錄全都進行了修改。
修改後的文字成了蘇聯的歷史。
這充分印證了那句話,歷史往往由勝利者書寫。
這位主人公對這種生活不怎麼滿意,於是他決定寫日記。
在大洋國,是不準寫日記的。因為寫日記代表著你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思想。
主人公冒著被思想警察抓捕的危險偷偷的寫日記,日記成了他的精神寄託。
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千篇一律的時代,孤獨的時代,老大哥的時代。雙重思想的時代,向未來,向過去,向一個思想自由、人們各不相同,但生活並不孤獨的時代——向一個真理存在、做過的事不能抹掉的時代致敬。”
“打倒老大哥!”
他的這種想法無疑非常危險。
這時候,他碰到了一個女人,一個年輕、美麗、性感,滿嘴粗話也顯得自然而健康,富有曲線的身體充滿了生命力的女人。
他們開始了一段秘密交往。
但在大洋國,這是不被允許的,個人之間不容有任何私人感情、抑或過有激情的生活。
你不屬於家庭、氏族、部落、國家,甚至不屬於階級,只屬於老大哥。
婚姻的唯一目標是為了生兒育女,以便更好地為老大哥服務。
主人公渴望得到一次愛情,心靈需要慰藉,於是,他們逃離老大哥的監視,一次次的冒著生命危險約會。
結果自然是被思想警察發現,經受嚴刑拷打。
在極端恐怖的刑訊之下,兩人都背離了當初的誓言,出賣了對方。
他們放棄了自由的意志,選擇繼續熱愛老大哥,然後被警察殺掉了。
相應的,大洋國的真理部會抹去主人公曾經的一切記錄,他這個人從來不曾存在過。
《1984》講的就是在極權統治下一段短暫的背叛,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這個故事是不是有點眼熟,和蘇聯作家扎米亞京的《我們》情節類似。
包括英國作家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這三部小說都描述了在未來的世界裡,主人公和整個世界抗爭,但最終失敗的故事。
這就是“反烏托邦”小說。
與其相對應的是烏托邦,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最早提出,意思是“空想的國家”。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托馬斯莫爾在他的名著《烏托邦》中描繪了這樣的場景。
“在那裡,財產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大家穿統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廳就餐,官吏是公共選舉產生。”
這無疑是一個理想的國度。
自從烏托邦這個概念產生以來,有不少人進行過類似的社會實踐。
在中國古代,最具有烏托邦精神的人物非王莽莫屬。
王莽當了皇帝之後開始了激進的改革,他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化,私人不準買賣土地,然後把土地重新分配。
他還要廢除奴隸制,禁止所有奴隸買賣。
他甚至實行了計劃經濟,政府控制物價,徵收所得稅,實行專賣制度。
所以,後世不少人都認為王莽是個穿越者,只是因為太心急實現社會主義,不小心被土著幹掉了而已。(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
《1984》想要出版還需要一段時間,林子軒準備先出版一套蘇俄叢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