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4/4 頁)
最好的評價。
和徐至摩在《歐遊漫錄》中的主觀感受不同,林子軒的遊記摻雜了更多理論性的東西。
他所寫的某些經濟方面的理論在後世都被證明過,雖然在這個時代還無法證明,但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
在一大堆經濟名詞面前。普通讀者會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所以,文章一經發表,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中國。有不少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還有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開始對林子軒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想要從中找到中國可以借鑑的地方。
這是較為理智的人。
有些人不去研究其中的問題。也不怎麼看內容,只要看到是黑蘇聯的便猛烈抨擊。
還有人會尋找林子軒文章中的漏洞。有理有據的進行批判。
他們找來馬克思主義中關於社會主義的定義來批駁林子軒提出的經濟理論。
他們認為林子軒的說法沒有依據,也沒辦法證明。只是一種空想。
林子軒自己心裡清楚,他提出的這些理論過於超前了,馬克思主義中沒有,只有經過不斷的實踐摸索才能得出結論。
他不想和這些人辯駁,只是為以後做出提醒。
或許,很多年後,他的這篇《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恰恰因為這些經濟理論成為一本經典。
在這些批判的人中,少了郭沫偌的身影。
郭沫偌在三月份便和鬱達浮離開上海,前往廣州,預備參加革命。
他先是在廣東大學得到了一份教書的差事,後進入黃埔軍校在政治部擔任宣傳科長,從文藝界進入了政壇,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沒有郭沫偌的上海有點枯燥,連論戰都不夠精彩。
這時候,拍攝完電影《音樂之聲》的黃榴霜要返回美國了,她想讓這部電影在美國上映,從而打破華人不能做女主角的慣例。
這是一部講述西方人和華人的愛情故事,將會挑戰美國觀眾的觀影習慣。
但任何事情都會有第一次,不去嘗試永遠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先前灌錄的唱片在歐美等地反響不錯。
這個時期歐美的歌曲總是帶著歌劇的腔調,美國的爵士樂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