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4/4 頁)
客座教授,另一半才是學校的教職員工,這些教職員工同樣赫赫有名。
比如,中國管理科學先驅楊性佛,南社著名詩人葉初傖,日內瓦大學理學博士張乃雁,密西根大學法學博士何時楨等等。
其實,看看上海大學的校董就知道,無論是蔡元賠還是章泰炎都是教育界頂尖的人物,其他人也是這個時代的翹楚。
更別說還有孫仲山和陳獨繡在後面支撐著。
雖然這些人並沒有出面,但卻有著強大的號召力,上海的社會名流怎麼會拒絕這份聘請,這就導致這樣一所只有一百多名學生的大學,光是有名望的教授就有幾十位。
這樣強大的師資力量,可以說是全國獨一家了。
林子軒同樣無法拒絕這份聘請,來不來講課是次要的,主要是把這所學校的名氣撐起來,因為這是兩個黨派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事實上,後來就流傳著這樣的俗語:“武有黃埔,文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
可見這所大學日後的影響力。
此時的上海大學只有兩個科系,一個是文學系,一個是美術系。
文學系分為中國文學系和英國文學系,中國文學系主任叫做張軍謀,英國文學系主任叫做何時楨。
在上海,還沒有新文學的根據地,不像在北平,有北京大學作為新文學的中心。
上海大學文學系提倡新文學,林子軒身為新文學的代表人物,自然要參與其中。
事實上,以他在新文學中的地位,完全可以做中國文學系的主任,但他知道自己的斤兩,抄襲一下小說還可以,真的教授文學,那是誤人子弟。
張軍謀對林子軒很熱情,目前的上海大學處於草創階段,需要各方面的教師人才。
比如中國文學系,雖然提倡新文學,但開設的科目以國學為主。
副校長邵力字講授的是《易經》,陳忘道講授的是文法和修辭學,葉初傖則是舊體詩。
上海不比北平,想要找到新文學領域的教授並不容易。
別看有那麼多社會名流,那些人來演講可以,講課就沒有時間了,主要是為了撐場面。
創造社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