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2/4 頁)
的《努力週報》上發表詩歌。
也許是林子軒沒有拒絕的太清楚,也許是徐至摩沒有說明白,反正他在拉攏其他文人的時候經常提到林子軒的名字。
於是,很多文人就認為這個新月社是林子軒建立的,新月社的詩歌和文章也由永珍書局出版發行。
林子軒是新詩的奠基人,建立一個以詩歌為主的文學團體是很自然的事情。
徐至摩成了這個文學團體在北平的代言人,一批被林子軒的名聲召集來的詩人或者學者逐漸聚集在了石虎衚衕七號。
新月社的雛形就這麼形成了。
遠在上海的林子軒根本不知道自己建立了一個文學團體,還成了主腦。
他一直都不怎麼理會北平文壇上的事情,直到後來《小說月報》的編輯鄭震鐸和他說起這件事,他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我不做老大好多年!
事已至此,林子軒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否認也於事無補,這是理不清的事情,只有以後注意點,不要和那些人走的太近就行了。
1922年11月,美國人奧斯邦訂購的一套無線電廣播傳送裝置從美國運抵上海。
那幫上海國際無線電協會的業餘愛好者們興奮起來,熱心的幫助奧斯邦安裝裝置,進行除錯,他們在樓頂上架設了二座距地面約70米高的大型天線。
隨船運送來的還有大量的收音機。
奧斯邦為了賺錢,立刻開始在上海推銷他的收音機,聲稱過幾天就能收到廣播電臺。
林子軒也拿到了一臺礦石收音機,他聽道格拉斯希拉說過,這東西很容易組裝,沒什麼技術含量。
他暗地裡找中國的無線電愛好者,準備研究一下,仿造這種礦石收音機。
我們的口號是:山寨要從民國做起。
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收音機
林子軒之所以想要山寨收音機,主要是想坑美國人奧斯邦一把。
奧斯邦雄心勃勃,一次性從美國運來一千臺收音機,以每臺100塊銀元的價格對外出售。
按照道格拉斯希拉的說法,這種礦石收音機在美國的售價摺合銀元不過20塊,加上運費和利潤在上海賣40塊銀元就算是高價了。
奧斯邦覺得中國人對無線電廣播不熟悉,想要借用電臺廣播這種新鮮玩意來大賺一筆。
反正電臺裝置是林子軒出錢,他只要把收音機賣出去,至少有數萬美元的純收入。
按照他的想法,上海租界的中國富豪那麼多,一千臺收音機很容易就能賣出去,一旦賺了錢,可以繼續經營收音機的生意。
為此,他加大投入,在上海的英文和中文報紙上打廣告,四處推銷產品。
林子軒一直想把奧斯邦趕走,如果市面上能有更為廉價的收音機出現,那奧斯邦的收音機就砸在了手裡,賠不死他。
而且,廉價的收音機有利於收音機在上海民眾中的普及,否則收音機只能成為達官貴人的玩物,無法起到宣傳的作用。
在中國,也有培養無線電人才的地方。
1913年,北京交通傳習所開始培養無線電話廣播人才,設高等電氣工程甲班,高等電氣工程乙班,無線電速成班。
1917年北京郵電學校,1919年陸軍部無線電教練所,1921年上海交通大學等也都培養無線電話廣播人才。
到1922年底,累計中國培養的無線電人才達500多人。
當然,這些人才大多都在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不過還有很多業餘的無線電愛好者。
林子軒找到了一位上海同濟大學的畢業生,叫做蘇組圭。
蘇組圭出生於1900年,祖籍福建永定,1921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機械系,業餘時間愛好鑽研無線電技術。
他從報紙上看到了廣播電臺的訊息,上海永珍廣播電臺將在11月底向全市進行廣播。
這家廣播電臺是永珍書局和美國東方無線電公司合辦的,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永珍書局,想要毛遂自薦,參與到中國第一家廣播電臺的建設之中。
沒想到林子軒拿給他一臺礦石收音機,問他能不能自己組裝。
這是蘇組圭第一次看到收音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但難不住他,他拆卸了幾次,覺得只要有零件,組裝沒有問題。
礦石收音機不像電子管收音機那麼複雜,所用的都是市面上常見的無線電零器件,組裝較為簡單,沒什麼技術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