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4/4 頁)
實是個誤會,北大沒有拖欠圖書管理員工資,拖欠工資的事情發生在上海。
1924年,那位曾經的北大圖書管理員在上海擔任秘書,負責一些文書工作,月薪是120塊大洋,當時一起工作的邵力字和向警宇的月薪則為80塊大洋。
可能因為活動經費緊張,這筆工資就沒有落實。
林子軒剛上樓便碰到了在北大教書的周作仁,紅樓的第二層正是教師的休息室。
他昨天在北大的演講雖然還沒有刊登在報紙上。卻早已在北大傳開,特別是最後的那首詞更是廣為流傳,不少人甚至到大禮堂去參觀林子軒的筆跡。
那首《沁園春》算是出名了。
林子軒和周作仁閒聊幾句,表明來意,要找一位在這裡的旁聽生。
周作仁就找了一位自己的學生帶著林子軒到樓上的教室裡看看,他們這些教授不會去記學生的名字,除非是特別有才華的學生。
此時的沈叢文基礎差,還沒展現出自己的寫作才華。自然不會引起北大教授們的關注。
沈叢文在北大旁聽了大半年的時間,有不少人知道這麼個人。便指給了林子軒。
林子軒沒想到會這麼順利,他原本以為旁聽生不住校,或許不會被人熟知。
而且,沈叢文怕是還要掙生活費,不一定每日都在北大聽課,想要找到需要費一番周折。
想不到沈叢文正在聽北大教授馬優漁講授的音韻學。馬優漁是古文大家章泰炎的弟子,古文功底深厚,在北大國學大師中頗有聲望。
他有個女兒叫做馬決,1910年出生。
馬決在三十年代被公認為北大的校花,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校花和她相比都黯然失色。
那麼她有多漂亮呢?
馬優漁一位學外語的朋友曾這樣讚美:“像大理石雕出的那麼美”。
據說馬決在北大讀書時。每天收到十幾封情書,甚至有裝訂成本的。
重點是魯訊和馬優漁是同事,而魯訊和馬優魚的女兒馬決有七年多時間的書信來往,在魯訊的日記中提到馬決共有五十三次之多。
後來,馬決結婚了,魯訊知道後就把原本打算贈送給馬決的一本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