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4/4 頁)
平禁亞寫信的意思是請示永珍書局旗下的報紙和雜誌應該表明什麼態度。
在這種形勢下,肯定是要抗議的,反對日本人的暴行,只是採取的力度問題。
從去年開始,上海工人罷工事件就屢屢發生。
先是上海絲廠女工罷工,後來是南洋菸廠工人罷工,接著是日商內外棉五、七、八、十二廠等約1萬名工人罷工。
每次罷工,報紙都會支援一番,為工人爭取權益。
前面兩次是針對中國工商業的罷工,中國商人講究和氣生財,不願意把事情鬧大,看在都是同胞的份上,基本上都進行了妥協,答應了工人提出的部分要求。
罷工事件能透過談判獲得解決。
然而,日本人可不是中國商人,他們來中國是為了賺錢,對罷工工人的態度極為強硬。
隨著日本商人大規模的來到上海圈地建廠,日本人僅在上海一地就設有23家紗廠,佔全上海紗廠總數的三分之二。
日本廠主對待工人非常苛刻,工人每日工作12小時以上,工資每日僅一角五分。
還要扣存百分之五儲蓄廠中,需至工作滿十年方始歸還,半途辭工者儲蓄金即被沒收。
可以說,日本紗廠是上海工作環境最差,待遇最低的工廠。
面對工人的屢次罷工,日本人利用各方勢力進行打壓,不惜動用武力。
由此造成了這次慘劇的發生。
平禁亞知道林子軒和日本人的關係僵化,就寫信請示該如何行動。
林子軒看到這封信,想到的是即將發生的五卅慘案。
5月30日,上海學生聯合會分派多隊在租界內遊行講演。
當天下午,一部分學生在南京路被捕,其餘學生及群眾共千餘人,徒手隨至捕房門口,要求釋放被捕者。
英國巡捕下令開槍向群眾射擊,當場打死學生四人,重傷30人,公共租界當局更調集軍隊,宣佈戒嚴。
想到這裡,林子軒不由得沉默下來。
他準備連夜返回上海,或許不能改變什麼,但總要盡一份心力。(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
在回上海的車上,林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