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練練手,積累經驗,再拍攝《上海假日》。
可是,拍攝已經開始了,只能在混亂中繼續下去。
在此期間,殷明竹的表現非常出色。
她自己設計了公主的服飾,揣摩劇本,還想出了幾個公主表達情感的小動作。
因為是默片,不用背臺詞,只要口型差不多就好了,所以整部電影就靠演員的形體表演來帶動情節,表情和動作尤為重要。
在這方面,林子軒和殷明竹有著不小的差距,這個女孩子似乎是個天生的演員。
按照後世電影圈的說法,那就是林子軒被壓戲了。
因為《羅馬假日》太過經典,所以林子軒在演戲的時候刻意模仿影片裡格里高利派克的表演,但效果不佳,看起來有些矯揉造作,不夠自然。
不過因為他是投資人,也沒什麼人指出來。
後來還是殷明竹大膽的說了出來,還配合他反覆的練習。
林子軒意識到這是一部東方電影,不用去模仿西方演員的做法,只要做回自己就好了,東方男人的深沉含蓄,並不比西方男人差。
雖然還是無法和光彩照人的殷明竹相比,但勉強算是過關了。
林子軒決定以後再也不演電影了。
當然不是說不投資電影,這是個暴利行業,只是恐怕不會再和上海影戲公司合作了。
但杜予是個人才,可這種家族式的電影公司沒什麼發展前途,除非但杜予做出改變,否則很難做大做強。
可依照目前的情況,短期內但杜予還認識不到家族企業的侷限性。
或許他認識到了,卻不想改變。
畢竟自家人值得信任,容易合作,在公司的起步階段有很大的幫助。
可一旦公司發展起來,就會牽扯到利益糾葛,親情和利益的矛盾會毀掉一間很有前途的公司。
經歷了這次糟糕的電影拍攝,林子軒不想等著但杜予做出改變,那樣會錯失中國電影公司最佳的發展時期。
或許等到幾年後,中國的電影公司就會遍地開花,競爭激烈。
他要在中國電影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佔據領先地位。
以他來自後世的眼光,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林子軒找人瞭解了一下當下的電影行業,結合腦海裡的資料,他找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做張時川。
張時川是寧波人,六歲那年父親去世,於是就來到上海投奔舅父經潤三學生意,在經潤三經營的華洋房產公司當上一名小職員。
1913年,美國商人依什爾和薩佛到上海接辦了亞細亞影戲公司。
他們很賞識張時川,就聘請他擔任顧問並主持製片業務,這一年張時川才二十一歲。
亞細亞影戲公司是中國最早的外商投資的製片機構,曾經拍攝過短片《西太后》。
公司有資金和拍攝裝置,給了張時川接觸電影拍攝的機會。
於是,張時川組建新民公司承包了亞細亞影戲公司的編劇、導演、僱用演員等工作,完成了多部短故事片的拍攝。
新民公司還創下了同演員簽定合約的先例,對演員在具體拍攝期間的要求有非常明晰的規定,具有了專業電影公司的雛形。
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膠片來源斷絕而結束攝製工作。
亞細亞影戲公司即告歇業,新民公司也隨之解體。
1916年張時川又和朋友合夥辦起了幻仙影片公司,將文明戲《黑籍冤魂》搬上了銀幕。
不過因為資金鍊斷裂,導致幻仙影片公司關門歇業。
接下來的幾年,張時川離開電影行業,做過不少工作,但都沒有起色。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正式開業,總資本500萬元,不到半年贏利達50萬元,隨後開業的幾家也獲利頗豐。
一時間,交易所的數量以月遞增。
張時川看到股票交易所的美好前景,在富商岳父“皮貨大王”何永昌的資助下,準備開辦股票交易所,命名為“大同日夜物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等待執照發放。
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
上海商界的圈子不大,林子軒找中間人約張時川見了一面,表達了想和張石川合夥開辦電影公司的想法。
林子軒以為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相當於給張時川送錢。
可此時的張時川正躊躇滿志的打算進軍證券投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