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3/4 頁)
“參見小王爺!”
何衝去後不久,曹燕山與陳思澤便聯袂從書房外行了進來,面對著高坐上首的弘晴,齊齊行了個大禮。
“免了,明濤、子松,從即日起,給本貝勒盯緊了刑部,有甚訊息即刻來報,另,後日一早,多備人手於菜市口,以防有變,都去忙罷,本貝勒就先回府了。”
弘晴心中雖是有了計較,然則事關重大,他也不敢輕下個決斷,終歸須得說服了三爺方能作數,此間事既了,弘晴自是不想再多逗留,簡單地交待了幾句之後,便即起了身,領著李敏行等人向自家王府方向急趕了回去……
深秋的天黑得早,這才申時四刻而已,太陽便已是下了山,只留下一抹餘暉,將天邊的雲朵渲染得如血般通紅,在城外農莊裡浸淫了一整天的三爺終於興沖沖地回到了自家府上,儘管腳底下滿是泥濘,身上的官袍也花斑點點,可三爺的精氣神卻是極好,不為別的,只因規劃出來的海外糧種種植基地一事已是基本就緒,就等著開春之後便可播種耕作了,一想到能將這等功在千秋的偉業攬在自個兒的手中,三爺心中自是頗有成就感,興致一起,連晚膳都顧不上用,領著同去了農莊的李敏銓便直奔內院書房而去了,打算就海外糧種推廣一事再多探研上一回,以確保萬無一失。
“孩兒叩見父王!”
三爺方才與李敏銓邊行邊議地從屏風處轉了出來,立馬就見弘晴與陳老夫子都早已端坐在內,不由地便是微微一愣,還沒等其發問,就見弘晴已是起了身,幾步搶到近前,規規矩矩地行了個大禮。
“免了,晴兒這是……”
這一見弘晴與陳老夫子都在,擺明了是有大事要議之架勢,三爺自不免有些個摸不著頭腦,畢竟戶部風波方才剛過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各方勢力這會兒都正在各舔傷口,理應無甚大風浪才是。
“啟稟父王,今兒個午時前後,赫達令人傳來了訊息,說是河南巡撫榮柱之子與幾個朋友昨夜在‘萬花樓’與裕親王次子保綬發生了衝突,被九門提督衙門的人都關在了大牢裡,孩兒不敢怠慢,去請了十六叔出面溝洽,卻不料託合齊那廝竟當著十六叔的面,將穆寧等人盡皆移交到了刑部大牢,茲事體大,孩兒不敢遂決,還晴父王明斷。”
三爺有問,弘晴自不會有甚隱瞞,這便將緣由細細地分說了一番,只是忽略了小串子衚衕那頭的事兒。
“什麼?竟有此事?託合齊那廝安敢如此無禮!”
一聽弘晴如此說法,三爺的臉色立馬便有些不好相看了起來,可也就只是眼盯著託合齊的放肆,卻渾然沒去細想此事背後的蹊蹺究竟何在。
暈了,若是真就託合齊自個兒放肆無禮的話,又何須您老出面,咱自己就能玩死那廝了!
一聽三爺這般說法,弘晴的頭立馬便大了幾圈,實在是有些個哭笑不得,可一時間還真就不好直接指出三爺的錯處之所在,無奈之下,只能將求助的目光投到了陳老夫子的身上。
第223章 要鬧就鬧個大的(三)
“嗯,莫非箇中別有隱情不成?”
弘晴側頭一望的動作著實是太過顯眼了些,三爺自是不可能看不到,一見及此,好奇心大起之下,可就顧不得亂髮脾氣了,緊趕著狐疑地問了一句道。
“王爺若是真與託合齊糾纏不清,那結果不過是讓人看笑話罷了。”
陳老夫子乃是座師身份,自是無須起身迎接三爺的到來,這會兒一見三爺滿臉的驚疑之色,眉頭立馬便揚了起來,不甚客氣地教訓了三爺一句道。
“唔,且都坐下再議好了。”
被老夫子這麼一說,饒是三爺臉皮厚,也不禁為之微紅不已,卻又沒得奈何,只能是沉吟地點了點頭,若有所思狀地吩咐了一句,而後,也沒再多言,緩步行到了正中的文案後頭,一撩衣袍的下襬,端坐了下來。
“小王爺可是以為此事的背後是太子與八爺在作祟?若如此,其之用心怕是不小,須輕忽不得啊。”
李敏銓的智算雖不算太高,可肚子裡畢竟還是有些料的,加之又有了老夫子先前的暗示,自是隱隱看出了些蹊蹺,只是對太子與八爺究竟在謀算些甚,卻是並不曾看破。
“父王明鑑,孩兒以為李先生說得甚是,此番穆寧與幾名鹽商之子前來京師,所為者有二:一是前番父王帶去河南的鹽引已售出,須得到戶部勾銷;其二便是為治河將得之良田備案,以取得預售之許可權,此二者所涉之款項皆是鉅額,難免遭小人窺視,有此橫禍實不足為奇也。”
有了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