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第2/4 頁)
下,弘晴也就只能是赤膊上陣了,不單親自撰文十數篇,還得忙乎著培訓臨時記者,又要協調工部諸般事宜,一連幾天的連軸轉下來,饒是弘晴習武多年,底子過人,卻也有些吃不消了,這不,今兒個又是忙到了天已黑透,這才從報社歸來,人才剛下轎呢,就見墨雨已是急匆匆地迎上了前來。
“小王爺,您可算是回來了,王爺已在內院書房等您多時了,說是請您一回府便去一趟。”
墨雨在大門口處顯然已是等候多時了,這一見弘晴歸來,臉上立馬露出瞭如獲重釋的神色,自不敢稍有怠慢,但見其疾步便搶到了近前,恭恭敬敬地便是一個大禮,緊趕著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嗯?老爹搞的啥名堂來著?
一聽墨雨如此說法,弘晴不由地便是一愣,皺著眉頭想了想,還是沒能猜到三爺如此急迫相召的由頭何在,不過麼,倒也沒甚在意,隨口應了一聲,便即抬腳行進了府門,由觀雨等人打燈籠侍候著,緩步便向內院書房行了去。
“孩兒叩見父王,見過夫子,見過李先生。”
方一轉過內院書房門口的屏風,入眼便見三爺正高坐上首,低聲地與陳、李兩大謀士交談著,弘晴自不敢稍有失禮,忙不迭地緊走數步,搶到了近前,規規矩矩地行禮問了安。
“免了,免了,晴兒辛苦了,來,先坐下,用了膳再議,來人,去,趕緊傳些膳食來!”
這一見弘晴滿臉的疲憊之色,三爺自不免為之心疼不已,沒旁的,誠親王一系之所以能有眼下的規模,可都是弘晴一力操持起來的,若不是今兒個的事太過重要,三爺實在是不忍心讓弘晴多操勞的,正因為此,三爺並未急著議事,而是緊趕著令人去傳來了些膳食。
“父王,孩兒用夠了,您有事且請吩咐。”
王府人多廚房大,無論何時總備有熱食,以備不時之需,當然了,也就是些溫火罐而已,色香是有了,味道麼,其實真一般得很,弘晴往日裡最不愛用的便是這些玩意兒,只是這會兒肚子餓得慌,也就顧不得講究那麼許多了,胡亂地海塞了一番,大約七八成飽之後,也就放下了筷子,朝著三爺一躬身,很是恭謙地請示了一句道。
“嗯,今兒個老九來了禮部,跟阿瑪瞎扯了一晌午,末了才隱晦地說明了來意,唔,據其暗示,八弟那頭有意在《京都條約》一事上作出退讓,不再插手此事,條件是八弟那頭想塞些人進新軍,再有便是想要幾項工部即將推廣的發明,事關重大,阿瑪並未答覆於其,只是敷衍了一番了事,晴兒對此可有甚看法麼?”
這一見弘晴已是用完了膳,三爺自也就無甚保留,笑著點了點頭,語調平和地將今兒個議事的主題道了出來。
嗯?八爺那廝又想玩甚陰謀麼?
一聽三爺這般說法,弘晴的第一個反應便是不信,沒旁的,儘管報紙的創刊號已是發行在即,扭轉民間輿論已是有了一定的把握,可真說到朝堂決戰麼,弘晴卻是心中無底,哪怕明知道老爺子極有可能會站在自己一邊,可四爺與八爺聯手之下,聲勢極大,真要鬥將起來,勝負姑且不論,時日遷延卻是註定之事,一旦被四爺一方拖過了季風大起的十月,就算三爺一方獲得了勝利,那也與失敗無異了的。
道理很簡單,弘晴之所以想讓《京都條約》儘快透過,為的便是儘早籌集到推廣工部發明的啟動資金,真若是拖過了十月,艦隊顯然就無法再航向東瀛了的,姑且不說只有一支分艦隊與三千陸軍鎮守的東瀛那頭會不會出問題,光是啟動資金無處著落就夠弘晴喝上一壺了的,這一點,弘晴不相信八爺府上那位陸先生會算不到,換而言之,在這場朝堂博弈中,弘晴一方其實是處在了弱勢的地位上,在這等情形下,八爺居然會有暗中求和的打算,這叫弘晴又如何肯信。
“父王打算如何做了去?”
弘晴生性沉穩,在沒有絕對把握之前,自是不願輕易表態,也就只是將問題原封不動地又推了回去。
“這個……”
三爺其實還真就沒啥好主張,沒旁的,他對八爺可是警惕得很,自是不怎麼相信八爺會平白無故地示好於己,可另一方面麼,三爺對八爺的提議又有些心動,概因三爺也清楚己方的力量與四爺、八爺聯手的合力只不過基本相當而已,真狠鬥上一場,未見得一準能贏,兩敗俱傷的可能性居高不下,而這,顯然不是三爺所樂見之局面,道理很簡單,三爺如今要的是穩,只要朝局始終平穩,三爺就可順順當當地等著老爺子龍歸大海,然後麼,也就能順理成章地繼位為帝了的,至於為此付出些代價麼,倒也值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