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第3/4 頁)
問,那過程想來不會好過,不過麼,弘晴卻是顧不到那麼許多了,恭謹地行了個禮,便即腳底抹油地溜之乎也……
第505章 仁與利(三)
“……,先生,事情便是如此,可笑那廝為了能戀棧不去,竟自生出這般事端,實是無理取鬧,荒唐至極!”
雍親王府的內院書房中,弘曆滿臉憤概之色地將今兒個朝議時所發生的事兒詳詳細細地複述了一遍,末了更是憤憤不平地鄙夷了弘晴一番,沒旁的,今兒個本是他弘曆奪取工部權柄的最佳機會,為此,四爺一方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方才請動了八爺一方鼎力支援,卻沒想到算來算去,都沒能算到弘晴居然會玩出了這麼一手畫餅充飢的把戲,愣是將好端端的事兒攪得個稀爛,一想到弘晴在朝議上對自個兒冷嘲熱諷不已,弘曆的心態已是徹底失衡了,渾然沒了往日的沉穩氣度,有些個口無遮攔地便冒出了一大堆的厥詞。
“小王爺可是怕了?”
此番謀算自是出自鄔思道的手筆,想的便是打弘晴一個措手不及,以便明升暗貶地將弘晴掛上半空,卻沒想到事情最終會演變成眼下這等模樣,饒是鄔思道生性沉穩,卻也不免有些微微的失落,不過麼,卻並未表現出來,而是眼神複雜地瞥了弘曆一眼,不動聲色地問了一句道。
“先生,我……”
弘曆本以為鄔思道該是會同仇敵愾的,卻冷不丁聽得其這般問法,不由地便是一愣,一張臉瞬間已是憋得個通紅如血。
“先生莫非以為那廝所言的三件事真有實現之可能麼?”
弘曆瞠目結舌地呆愣著,一時間沒能反應過來,倒是原本只是靜靜地旁聽著的四爺卻是猜到了鄔思道此問背後的真實意味,不過麼,卻並不敢確定,這便訝異地從旁打岔了一句道。
“嗯,此三樁事皆是利國利民之大事也,倘若旁人為之,那是千難萬難,斷無一絲成功之可能,可那廝既是敢提,自是已有了謀算,王爺莫忘了鹽務、漕運乃至清欠、旗務等等諸般事宜,又有哪一樁是簡單的,縱使陛下英明過人,也為之煩難不已,可偏偏就那廝能劍走偏鋒,於不可能中變出可能來,眼下三事怕也是如此啊。”
自打進了雍親王府,鄔思道也不知將弘晴所做的諸般事宜剖析過多少遍了,對弘晴的行事風格自是瞭解得很,此際板著手指一述說,登時便令四爺父子倆盡皆冒出了滿頭滿腦的冷汗,沒旁的,自康熙四十三年以來,朝中所有的大事背後都有著弘晴的身影在,但凡他出手的事,還真就沒有辦不到的。
“當不致於罷?若如此,又當何如之?”
四爺到底是個陰冷的性子,儘管冷汗兀自狂湧不已,可卻並未因此亂了陣腳,但見其搖了搖頭,呢喃地便問起了對策。
“呵,若是按著那小子的步調走,此三事還真有辦成的可能,箇中之關鍵便在其所提之四步驟中的第三步上!”
鄔思道哂然一笑,自信地點明瞭事情的關鍵之所在。
“第三步?唔,工部搗鼓出的那些個所謂發明莫非真能似其所整出的香皂那般能攢錢不成?“
四爺顯然並未聽懂鄔思道所言的真實意思之所在,問出的問題麼,自然也就不著邊際了些。
“若是無意外,或許能。”
鄔思道多精明的個人,只一聽四爺這般問法,便知其壓根兒就沒聽懂自個兒之所指,不過麼,倒也沒急著點破,而是隨口便應了一句道。
“意外?先生之意是……”
四爺到底不傻,一愣之間,已是隱隱有所悟,只是茲事體大,在無絕對把握之時,四爺卻是不願將心思兜將出來的,這便遲疑地問出了半截子的話來。
“王爺該是已有所察了罷,呵,弘晴此子氣魄非凡,手段也是了得,敢幹也能幹,就其所提之目標,不管能否實現,那都是胸羅天下、心懷百姓之志也,縱稍有閃失,陛下也未必便會見怪了去,然,若是空口白話,遲遲無甚實際舉措,則必成笑柄也,故,若欲敗之,則非須得從《京都條約》著手不可!”
儘管四爺掩飾得很好,可就其那麼點小心機,又哪能瞞得過鄔思道的法眼,只不過鄔思道懶得去點破而已,僅僅只是一句話帶過之後,便將弘晴的處境稍稍分析了一下,末了,話鋒突地一轉,給出了個令三爺父子都有些個茫然不知所謂的建議。
“《京都條約》?於此何干耶?”
這一聽鄔思道給出的建議頗有些個令人匪夷所思,四爺的眉頭立馬便鎖緊了起來,沉吟了片刻之後,還是找不到《京都條約》與弘晴所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