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第3/4 頁)
一聽聖旨到了,弘晴自也就顧不得再去想抱兒子的事兒了,趕忙便下了令。
“喳!”
弘晴既已是下了令,趙福順自是不敢怠慢了去,緊趕著應了一聲,匆匆出了後院,指揮著王府上下便張羅開了,亂是亂了些,好在仁郡王府接旨次數不少,下人們對一應程式自都熟稔得很,不多會,便已是將接旨所需之物事盡皆準備停當。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喜聞三曾孫同日降生,乃瑞兆也,朕心甚慰,特賜名仁郡王福晉海蘭珠子:永隆;側福晉曹雙兒子:永豐;庶福晉王倩兒子:永明,各賞玉如意一柄,金三十兩,銀一千兩,準仁郡王五日不朝,欽此!”
香案之後,李德全手捧著聖旨,拖腔拖調地宣著,一張老臉上滿是喜氣,儘管有著作假的成分,可也不乏幾分的真意。
嗯,五日不朝?哈,原來如此!
老爺子這麼道旨意說起來絕對已是洪恩浩蕩了的,沒旁的,天家第四代一般情況下是沒有賜名這麼一說的,大體上都是各阿哥們在孩子滿月之後,自己擬定了再報宗人府了事,而今,弘晴的兒子方才剛出生,老爺子便已是下詔賜名,絕對算得上是個無上殊遇,不過麼,弘晴本人卻是並不在意,倒是對聖旨後頭附加的最後一句更感興趣些,此無他,弘晴只略一尋思,便已然明瞭了老爺子此詔書背後的真實用意,心中不由地便是一樂……
第653章 老十二的野望(一)
老爺子的旨意乍然看過去,似乎無甚蹊蹺可言,頂多也就是恩遇重了些,除此之外,從字面上是看不出有甚出奇之處的,不過麼,內裡的隱喻卻並不簡單,這是在告訴弘晴兩件事,一麼,便是老爺子已然知曉了弘晴在工部交接一事上所玩出的“以拖待變”之把戲,二麼,那就是在暗示弘晴儘管放手做了去,只要不出大的岔子,啥後果老爺子都接著了。
弘晴本來是在裝病,這回有了老爺子的旨意,這病麼,自然也就不用再裝了,雖說還是不打算出門,可堂而皇之地接受各方來賀卻已是無妨,這不,弘晴有後的訊息一經傳揚開去,各家各府都緊著派了人上門道賀,關係較近的幾位阿哥以及朝臣們更是紛紛趕到了弘晴的府上,各色禮物都能裝上幾大屋子了,當然了,大多以母嬰用品為主,太過貴重的禮物麼,弘晴卻是不收的。
迎來送往的事兒,弘晴素來不是很喜歡,不過麼,這等表面功夫於天家子弟來說,卻是萬萬少不得的,所謂的人情世故便是如此,若不然,一頂“假清高”的帽子怕就要扣在頭上了的,而這,顯然不是弘晴所樂見之結果,正因為此,儘管每日裡都累得慌,可該應酬的,弘晴卻還是少不得做了去,當然了,應酬之餘,弘晴也沒忘了關注工部之亂像,等的便是老十二自己找上門來!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地過著,五天的假期已是過去了三天,上門道賀的人已是漸稀,可老十二卻始終不見人影,除了派人送來了份賀禮之外,連面都不曾露過,這等情形顯然頗有些詭異,不過麼,弘晴卻也並不在意,此無他,老十二的一舉一動早就在“尖刀”的嚴密監視之下,他與四爺、八爺那兩方私下接觸的事兒,對於弘晴來說,並不算甚機密,當然了,這並不是弘晴老神在在的根本之所在,真正能讓弘晴穩坐釣魚臺的只有一條,那便是弘晴手中扣著老十二的把柄,真要整治其,隨時都可以成事,卻也不必急於一時。
“稟王爺,履郡王已到了府門外,請王爺明示。”
酉時已過,天早已黑透,用過了晚膳,又逗弄了三個兒子一番之後,弘晴這才施施然地到了書房,也無甚公文要處置,只是想著看會兒閒書罷了,然則方才剛坐定,書本都尚未捧起,就見觀雨已是急匆匆地從屏風後頭轉了出來,疾步搶到了文案前,一躬身,緊趕著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嗯哼,終於忍不住了?來得好!
這一聽是老十二來了,弘晴的嘴角立馬便是一挑,露出了絲滿是譏誚的笑意,不過麼,倒也無甚旁的表示,僅僅只是淡然地吩咐道:“開中門,本王一會便自去迎。”
“喳!”
弘晴既是有了吩咐,觀雨自不敢稍有怠慢,緊趕著應了諾,便即自去安排相關事宜不提。
靄靄夜幕下,兩盞碩大的氣死風燈在風中微微地搖晃著,昏黃的燈光蕩然不已,映照得臺階下不遠處的一名褐袍青年的臉明暗不定,但見其面龐圓潤,雙眉濃密,鼻樑高挺,頗具英姿,只是眉宇間卻滿是掩飾不住的憂慮之色,這人正是當今工部管事阿哥、履郡王胤祹。
算時日,胤祹接手工部都已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